无聊的李约瑟问题为什么这么有聊?

2008年10月,由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物理及相关技术·第三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中译本出版。一年多后,201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二分册炼丹术的发明和发现:金丹与长生》中译本出版。两卷书分别涉及到航海和炼丹,都属于中国古代技术的热门内容。

一般情况下,有关科学技术的专业书籍因为内容只有少数人能掌握,很难被大众持续关注。能够成为热点,通常是书中的主要观点冲击了此前大众形成的固有观念,而《中国科学技术史》就曾经引发过这样的轰动效果。

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首卷封面,英文版1954年出版,中文版1975年出版。

李约瑟(1900-1995)是英国生物化学家,1941年当选为英国王家学会会员。1937年,他受几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兴趣,尤其喜欢道家学说,并学习了汉语。抗日战争后期,作为援华项目之一,李约瑟率团来中国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1944年10月到达贵州遵义。此时距离遵义会议已过将近十年,浙江大学从杭州西迁辗转至遵义也已近五年。当时的遵义与西南联大所在地云南昆明,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单位所在地四川李庄齐名,都是不畏艰苦条件,坚持办学和研究,在抗战期间形成的学术中心。10月24日晚八点李约瑟在遵义旁边的湄潭浙大分校向一些中国学者发表演讲,题目为《中西科学史之比较》。演讲完毕,众人还进行了讨论,整个活动进行了约三个小时。

以这篇演讲为起点,十年之后,由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是《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直译应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一卷在西方出版,引起轰动。此后几十年,其他各卷陆续出版。该书卷帙浩繁、蔚为大观,详细考证和描述中国古代大量的科技成果,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公元前1世纪至15世纪,一千六百间中国科技一直超越西方,此后由于西方社会变革,出现现代科技,中国反而被超越。另外在西方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科技的传入起过巨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现代科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而非中国科技本身。一般简述为: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西方,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技?这就是有名的“李约瑟问题”。在积贫积弱的年代,李约瑟的观点及著作对于中国而言,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而李约瑟西方科学家和左派学者的混合身份,更受到中国政治环境的欢迎。文革后期,中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出版,将李约瑟问题正式引入中国。此后该问题引发的各种热潮此起彼伏,至今不衰。

1964年9月,毛泽东会见来华访问的李约瑟夫妇。

近代中国被撞开国门之后,部分学者看到西方社会的繁荣昌盛,尤其是科学技术之先进,令人惊叹。对比中西历史后,一般结论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技术长期落后(当时的讨论多限于明清两朝)。李约瑟的著作把此前的结论推翻,甚至逆转,引向了另一个极端。

多位学者几十年通力合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具体细节的讨论和考证将在专业范围内永远继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约瑟问题”可能因为牵涉范围广,或者是不太专业,引发了广泛讨论。各种对立的观点正面交锋,场面极为壮观。谁也没有想到从当初的三小时,搞得几十年不得消停。1995年李约瑟去世,西方基本停止讨论,而中国却更加如火如荼。随着网络普及,中国各方依然对李约瑟问题穷追不舍,乐此不疲。难道经过讨论西方认输、中国获胜?显然不是。

西方停止讨论是因为基本已经取得共识,总体肯定李约瑟的具体实证研究,但是否定其推论,即不承认“李约瑟问题”,认为其前提错误。中国继续讨论是因为原来全面接受李约瑟观点的局面发生分裂,有部分人开始质疑“李约瑟问题”,让原来没有问题的部分出现了问题。

现代科技为什么出现在欧洲,而没有出现在本国?这是一个从日本到土耳其,所有非西方国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并且在西方内部也有类似的思考,比如为什么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而非西班牙或法国。所有思考都期望为本国发展提供借鉴,同时西方也从反方向思考,以期能够保持长期优势。李约瑟在问题中先给出一个“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西方”的明确结论,然后再提出后来的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使问题的性质发生改变,即可以简化古代科技的优劣讨论,而将重点只放在讨论现代科技的产生。但由于这个结论始终不能令所有人信服,所以很多人更热衷去反复验证前半部分的结论,相反对问题后半部分的“为什么”除了大呼可惜,却多为泛泛而谈。

对李约瑟问题的否定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混淆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中国科学技术史》虽有科学之名,实质却是技术史。为了突出所谓的中国古代科学,不惜借助现代的科学体系,给技术史强行套上一个科学史的外套,结果将二者混为一谈。这样的思路与分析,导致书中有关科学史的观点和内容遭到主流学界否定是必然的。

其次是夸大中国古代的技术成就。

判断古代技术的水平,考古发现与文字记载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社会功效的全面考察、验证、判断。即一项重要发明,到底对社会发展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在考古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李约瑟主持的研究很多都依靠书籍对技术进行评估。而仅凭书籍就来判定技术领先,这与仅凭诏书就来判定政策英明、仅凭墓志铭就来判定墓主人神武一样,都属于盲信。结果就是对孤立的、短效的技术给予高估,甚至把技术雏形当做技术领先。但技术领先不能只靠白纸黑字,要有货真价实的生产和军事成果。综合技术领先的地区能扩大生存空间、多占生存资源,会在更大的区域内取得强势地位,并导致先进技术外传。而李约瑟极为推崇的宋朝的综合表现及社会发展,根本不支持这样的判断,所谓的技术领先和现代技术也缺少紧密衔接。在现代工业社会,即使不包括骗子,夸大技术水平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因为有实物、有比较、有市场、有战场、有后续、有真相,所以很容易得出判断。夸大古代技术的水平,不单是中国,也是很多国家对待历史的常用手段。这种吹牛可以不上税的做法,除了贴金,还有世风日下、今不如古的观念在作祟。

被淘汰的小发明1:给汽车加装防护铲,以减少伤害行人(1924年)。

被淘汰的小发明2:水陆两栖自行车(1932年)。

第三是夸大中国古代技术对西方的影响。

现代科技产生于欧洲,有其特殊的内因,对于外因的影响,都不必过分夸大。欧亚大陆间的技术传播时时都在发生,技术在传播过程中也会被改进,你来我往,彼此是平等的。中国与欧洲处于东西两端,彼此的直接影响最弱。中国的好技术在伊斯兰和印度,甚至自己家最后都反响平平,则这类技术的好是要打折扣的。即使认定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事情存在,把文艺复兴等社会变化都归功于中国的神奇技术,那么这与诞生现代技术的工业革命还差着近三百年呢。认为中国古代技术在西方催生科学,更是攀龙附凤。科学的产生虽然与技术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技术都与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关键技术只有几项,而李约瑟问题中常被称颂的那些技术则很难跻身前列。

另外李约瑟问题中把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范围定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回避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让问题显得非常小气。在通史研究中,刻意选取时段、破坏连贯性是硬伤。既然时段可以随意选取,标准也就可以随意划定。李约瑟问题一方面在考证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前提下,认定这种领先没有催生现代科技不是中国古代科技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考证在中国的先进科技传入欧洲后,认定对现代科技的产生起到积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论述下,中国和欧洲的其他各种社会因素,如经济、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都成了可以任意揉捏的橡皮泥,时而促进、时而阻碍,强调个性、忽视共性,因果不清、标准不一,如果全面审视,可谓矛盾重重,难以自圆其说。例如看到欧洲长期分裂,就将现代科技未能诞生在中国归责于大一统,而忽略此前认定的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也有一个大一统的环境。另外伊斯兰世界和印度也都是长期分裂,但同样没能产生现代科技。

工业文明后,西方横扫全球,科学和技术显示出巨大能量,才被中国重新认识。李约瑟问题的流变过程与某些名为增光、实为遮丑的爱国说辞演化过程属于同类,不会有最终的结果,可能结果也不重要。脱离史实后的任意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是增加民族自豪感,也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关于李约瑟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堪称是成果非凡。而且早已不限于科学史和技术史的范畴,引入了很多政治、民族、文化内容,从一个严谨的专业话题转换成一个宽泛的社会话题,与闲谈明星八卦无异,自说自话的结论居多。不难看出其中民族主义色彩极为浓厚,“祖先世界第一”、“西学源自中国”等意识贯穿其中。

其实李约瑟问题的核心不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技术,而是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性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中国古代社会可以找到众多与西方社会匹配的内容,唯独科学踪影难觅。在科学史研究中,一般将科学分为内史和外史,内史研究科学自身的发展,外史研究社会其他因素对科学的影响。李约瑟问题是在外史层面打转,却想触及内史中只有唯一起源地的科学。对于这个非常主张,要非常举证,而举证之累,有目共睹。回想利玛窦等人带来的先进科学知识,在中国近三百年波澜不兴,又怎能指望之前的花花草草长成参天大树?科学没有,只好用技术来凑,这无异于缘木求鱼。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要自圆其说,对于其他社会因素采取混乱标准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在看待李约瑟问题时,如果将科学与技术分开,问题会简单很多。如果再把引发讨论的起因和背景了解一下,李约瑟问题可能也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认识,一中一西两位物理学家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吴大猷曾说:“我国有些人士以为科学‘我国自古有之’,看了英人李约瑟大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而大喜,盖其列举许多技术发明,有早于西欧数世纪的,足证超于西欧也。然细读该书,则甚易见我国的发明,多系技术性、观察性、纪录性、个别性,……弱于抽象的、逻辑的、分析的、演绎的科学系统。……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爱因斯坦曾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发明了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圣贤没能做出这些进步感到惊讶。这些发现竟然被做出来了才是令人惊讶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技?近现代中国很多学者都曾经有过研究,思考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如果将问题倒转,下功夫研究为何出现在欧洲,也许思考的效率会更高。但是关于它们的出现已是过去时,重点是在未来如何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李约瑟问题因为加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前提,变成了典型的猜笨谜游戏,时代感极强,不过有兴趣的人可以继续参与,尽管帮助先人做无用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但是在故纸堆里寻找快乐的同时,如果阻碍现代科技的发展,就不仅仅是无聊的问题了。

文/丁舟 科学公园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