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领域专家要经历5个阶段,你在哪一个阶段?

很多人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是因为天赋比别人差,但实际上,只是努力程度不如别人而已。因为“以你现在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科学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的天赋能力其实相差无几。想让自己成为行业精英,从中脱颖而出,你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就是刻意练习。根据1970年德雷福斯(Dreyfus)兄弟的研究,他们考察了各个行业的技能高手,包括商用客机飞行员和国际象棋大师,从而得出一个结论:

从新手到专家要经历5个阶段:①新手;②高级新手;③胜人者;④精通者;⑤专家。

大多数人掌握的技能,在他们的生命里,基本上处于第2阶段,也就是高级新手的程度。

他们终其一生,在大部分事情上既不是专家,也不是新手,只是处于某个特定技能领域中的某个水平阶段。他们之所以没有继续往上提升,是因为他们掌握的技能足以应付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需求,也就不再想着刻意提升了。

比如我们考了驾照,随着开车时间的增加,驾驶技术会越来越好,但要成为专业赛车手,现有的驾驶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再比如我们喜欢下厨,能做十多种菜肴,也经常学习做新的菜色,但未必能担任高级饭店的厨师。

我们想进入高级新手阶段,需要依靠低层次的勤奋与努力。若想再进一步,刻意练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我们知道练习是什么意思,但刻意练习有着更宽广的定义。前者是在已经拥有的能力上不断深化;而刻意练习则要求我们先明确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再集中精力练习,最后获得飞跃式提升。

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埃尔·蒂希(Noel Tichy),他运用3个同心圆来阐述了刻意练习的定义。

中间的舒适区是我们已经掌握的技能,而后进入学习区,进一步提高技能,最后到达恐慌区,全方位提高技能。也就是说,待在舒适区,无论我们花费多少时间去练习,顶多停留在高级新手或者胜任者的阶段,是无法成为真正的精通者或专家的。

我们最大的问题在于,很难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领域。比如无论我们开了多少年车,也只是在舒适区里重复练习,而无法达到赛车手的开车水平,因为我们不知道赛车领域要掌握哪种程度的开车技术。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刻意练习的6个步骤:

1、制定具体目标;

2、走出舒适区,认真学习;

3、专注投入,刻意锻炼;

4、进行反馈,确立问题;

5、保持练习,完成阶段性目标;

6、到达终点。

刻意练习的特点之一是:可以重复练习很多次,但这跟我们平常的重复练习有一定的区别。它基于两个前提:一是跳出舒适区,到学习区选择强度合理的活动;二是重复练习的次数要足够多。

在舒适区重复已有的技能是无法让我们成为高手的。只有在学习区,选择适合自己强度的活动,透过大量重复的练习才能向高手阶段迈进。当我们在学习区透过刻意练习提高了技能后,舒适区就会变大,把原来属于学习区的部分变成新的舒适区。而恐慌区的部分则会减少,变成新的学习区。经过这样的循环,我们最终会成为顶尖人士。

那我们怎样知道学习区是否已经变成舒适区?这时就要对结果进行反馈。尽管你觉得自己在某些领域已经做得很好,但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你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最好是征询专家的建议,说不定他们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毕竟单靠你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准确。

每次进行刻意练习时,最好也安排在60至90分钟。刻意练习由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所以它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耗费心神,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研究显示,人的注意力每次可以维持在60至90分钟,所以很多电视剧和电影的长度都以此来安排。基于此,你每次进行刻意练习时,最好也安排在60至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