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鲶鱼被称为“游动的舌头”?

鲶鱼:游动的舌头

大多数动物的感觉器官都一目了然,生长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但有的时候,进化也会突破这种局限。例如,鲶形目科的斑点叉尾鮰就像“游动的舌头”,因为它的整个身体上都覆盖着味觉受体——味蕾,嘴唇和鱼须上的味觉受体最多。叉尾鮰在水里游动时,每时每刻都在探测海水中美味食物的信息。

水中有形形色色的化学刺激,这些“信息轰炸”似乎会让鲶鱼不堪重负。事实上,它们的味觉受体在接收信息时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它们只对周围漂浮而过的两种氨基酸刺激感兴趣,只要感知到周围出现这种气味,它们就会直接咬上去。

鲶鱼会感知和分辨出气味的浓度,离猎物越近,味道肯定越浓,所以它瞄准目标的精准度也越高。水底浑浊的泥浆导致能见度很差,但对于鲶鱼来说,这根本不成问题,依靠它强大的味觉感知能力能够直奔美味的晚餐而去。

我们与鲶鱼比味觉

我们人類的味觉相当复杂,与鲶鱼相比,我们能感知更多的味道,获取食物味道的信息也更多,因为我们拥有多种类型的味觉受体。例如,甜味受体引导我们青睐于富含能量的食物,苦味受体告诫我们食物里可能含有可疑的有害化学物质。

来源:《大自然探索》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