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丹小传:与刘伯承称兄道弟,帮助红军脱险的彝族人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小传:与刘伯承称兄道弟,帮助红军脱险的彝族人

1894年,小叶丹出生于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家里是黑彝贵族,原名叶丹。6岁时,随部落迁到冕宁县彝海乡居住。长大后,他成为彝族果基家支的头领,因为年龄比其他家支头领都小,所以大家称他“小叶丹”。

小叶丹熟悉法律,能言善辩,不仅在家支内有号召力,在冕宁一带也颇有声望,被视为“善于辞令的尊者”。

(电视剧中的小叶丹)

1935年(41岁),长征中的红军渡过金沙江,暂时摆脱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可是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还必须飞越天险大渡河。

当时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的“官道”大路,另一条是穿过彝族区的密林小道。大路上,蒋介石早已布下重兵,只能走小路。

小路不但路途艰险,而且彝族尚处在奴隶制社会,一贯受汉人政府的压迫,对汉人相当敌视。红军能顺利通过吗?

以刘伯承为司令的红军先遣部队,一进入彝区,果然便被彝民堵住了去路,连连遭到袭击。

红军在各处四处张贴《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声明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的纪律,尊重彝族风俗习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但效果并不明显。刘伯承意识到,要顺利通过彝区,一定要与彝族首领达成一致。

于是,刘伯承派遣红一军团侦察连进入果基家支的领地,见到了小叶丹。侦察连向小叶丹讲了红军的民族政策,小叶丹慢慢打消了顾虑,答应与刘伯承在彝海边见面。

双方经过诚恳交谈,刘伯承表示欺压彝人的汉人就是红军的敌人,不如一同结盟,对抗共同的敌人。小叶丹看到,红军很尊重彝族人,刘伯承坦诚可信,相见恨晚。于是决定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1935年5月22日(41岁),刘伯承与小叶丹举行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毕摩(主持者)将一只大红公鸡的血,滴进盛着彝海湖水的碗中,二人一饮而尽。

刘伯承说:“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小叶丹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伯承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去。”

结盟当晚,刘伯承将一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与小叶丹,并任命他为支队长,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

次日,小叶丹得到刘伯承赠送的十支步枪,然后派彝民给红军带路,使得红军先遣队得以顺利通过彝区。而后,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通过了彝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

蒋介石要“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企图,失败了。小叶丹帮助,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

此后5年里,小叶丹在因伤留下的红军政委的帮助下,高举红军彝民支队的大旗,联合附近的彝民,队伍发展到了1000多人。

1941年(47岁),四川地方军阀邓秀廷,镇压彝民,抓住了红军政委。小叶丹筹集了1500两银子,赎回了红军政委。

可是不久,邓秀廷又以搜出刘伯承写给小叶丹的委任状为借口,攻打小叶丹。彝民支队寡不敌众,被迫缴械,并交出12000两白银和120头母羊的作为赔偿。

(小叶丹的弟弟和儿子)

小叶丹因不肯交出彝民支队的旗帜,而被捕入狱。在被捕前,小叶丹对家人说:“只有共产党、红军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的,刘伯承这样有信有义的大人物是不会骗人的。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

小叶丹被关押了一年,才被放回来。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在赴宴途中,遭到当地彝族罗洪部落的伏击,不幸遇难,时年49岁。

1949年,四川解放后,刘伯承以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身份下令,务必尽快找到小叶丹,并已为他准备好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职位。但最终,却得到了小叶丹已经牺牲的消息。

1950年春,小叶丹的妻子把小叶丹誓死保护的“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队旗,献给人民政府。

1986年1月1日,在西昌市中心兴建了“彝海结盟纪念碑”,以纪念“彝海结盟”50周年,是西昌市的标志性雕塑。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382篇作品,营员“慕和”的第1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