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轻视老年人耳背?

老年耳背莫轻视

章老伯年过七旬,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近来家人发现,和章老伯说话交流,他有时会毫无反应。刚出现这些情况时,子女们还不以为然,认为章老伯年纪大了,自然是有些耳背,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去治疗,也根本治不好。

一天,章老伯去接小孙女放学,正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拉木材的大货车也正好要转弯,司机连按了几次喇叭,章老伯却“置若罔闻”,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没酿成惨剧。

时海波教授介绍说,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来说,听力下降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期的表现是与熟人可以谈笑风生,少有困难,但当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往往就会显示出犹豫不决,或是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则感到更为吃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听力会继续下降,最终连汽车喇叭这样大的声音也不能分辨。

此外,老年性耳聋往往还会伴随耳鸣,而且是高频声的耳鸣。刚开始的时候是间歇性的耳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现,之后就会逐渐变为持续性耳鸣,甚至白天也会出现耳鸣。

老年人尤须关注慢性病致聋

从外部因素来看,老年性耳聋一般是噪声影响,如长期处在交通噪声、电器、机器等各种轰鸣声中;从内部因素来看,慢性病和营养不良都是诱因,比如患有高血脂症的老年人,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往往会偏高;体内缺少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如缺锌、铁等也会影响到耳蜗的功能,进而导致听力减退。

时教授强调:“遗传因子、生活条件、劳动强度、饮食营养、精神紧张和慢性病等内外因,是老年性耳聋常见的‘凶手’。对老年人来说,最应关注的是心脑血管慢性病因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加、小脂肪栓子增多等,也都会引起脑部供氧不足,使内耳过氧化物增多而致聋。”

耳聋可致老年痴呆、脑萎缩

时教授认为,当老年人感觉自己听不清、听不见之后,要么不爱开口说话,自我封闭,要么喜欢自言自语,无论哪种情况,其个人情绪都不太会好。在他的门诊上,许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抑郁的倾向,严重者甚至还有自杀的念头,因为总感觉家人不和自己交流,有被遗弃的恐惧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人耳聋会使老年人反应更加迟钝,智力衰退,且随着听力进一步下降、听功能的废用,还可能加重脑萎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因此,一旦发现老年人具有耳聋的早期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何为“骨锚式助听装置”

尽管老年性耳聋在临床非常高发,但遗憾的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害,目前尚无特效药,需运用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如助听器等,来预防进一步的伤害。然而,许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往往十分排斥传统的助听器,有的认为其外型不美观,有的在试戴之后感觉不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时海波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型助听装置——骨锚式助听装置。

我们日常所听到的声音,是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通常情况下,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这种空气振动传导的方式称为“气导”,但人耳还有一种“备用”的声音传导方式,即“颅骨传导”。如果空气传导方式在到达内耳前被中断(编者注:外耳畸形、中耳炎等情况下可引发这一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颅骨传导”的能力,直接将机械波传导至内耳,使耳朵听到声音。“骨锚式助听装置”(Baha)就是颅骨传导式帮听装置,是目前唯一的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该技术在国外已有30年的历史。近年来,骨锚式助听装置被引进了中国,试点应用于各大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及专科医院。

植入“颅导”装置类似种植牙

那么,骨锚式助听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呢?这种“骨导式”的助听装置主要是由声音处理器、基座和钛合金植入体三部分组成。钛合金植入体是核心,它就像一颗小螺丝,通过微创手术被固定于耳朵后上方的骨质中,借助其良好的骨融合作用,真实地将声波振动传入颅骨。“这种植入方式就类似于种植牙,并不复杂”,时教授形容说。

骨锚式助听装置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任何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以及单耳全聋患者都可以应用,尤其适合小耳畸形的听力障碍患者。

还有些患者担心“耳骨上放个螺丝,安全吗?以后会不会有感染的风险?”对此,时教授解释说,骨锚式助听装置的全部植入过程只需要微创手术即可,安全系数很高,而且,基座上的声音处理器大小仅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纽扣,完全可以隐藏在头发下,对外表的影响也非常小,工作、运动、娱乐时都可佩戴,携带、使用上也很方便,不会产生传统助听器那种耳堵塞感和啸叫等不适。

建议在洗头、洗澡、睡觉时将声音处理器摘下,日常可使用专用的清洁刷进行护理,每天洗澡时再用清洁刷蘸温和的香皂水刷洗基座即可,非常简单,且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作者:赵非一

来源:《食品与生活》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