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香水最缺少什么?古人才有的美感!(图)

                 宋代赵伯骕绘《风檐展卷》,右下角是两个忙碌的童子。(图片来源:互联网)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按照先贤董季直的“三余”理论,雪夜是再好不过的读书时间了。

只是一个人的寒窗,容易“寂寞流苏冷绣茵”--还是有个伴的好,比如书童。但书童多以杂役为差,忙于支应琐事,虽然得力,却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只是,究竟少了些什么呢?南社诗人姚石子在写于新婚蜜月之际的《本事诗》中给出了答案:

徙倚闲窗月上初,仙霞翩翩托明珠。

银屏华亭人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

是了,读书人更在意精神交流,需要情感上的支撑。

晕黄的烛光下,书生展卷,陪侍左右的女子静然顾看香炉。嫋嫋紫烟中,恬适舒雅毕现。

                      仿仇英的《千秋绝艳图》册,描绘的正是崔莺莺对月焚香的场景。(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明代佚名画家的作品《千秋绝艳》图卷中,表现了“莺莺烧夜香”的清节。而这一幅画上的题咏说得非常明白:“梨花寂寂斗婵娟,月照西厢人未眠,自爱焚香销永夜,欲将心事诉苍天。”

这一类的红袖添香却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一开始的香,不同于现代之线香,而是香饼、香丸的模样。

相应的,使用方法也是更繁琐的“隔火熏香”:

先用香灰将烧透的小炭块在香炉中埋好,需在香灰上扎几个小孔,保证炭块有氧气充分燃烧;再把云母、银叶等薄而硬的“隔火”放在香灰上;然后取出香丸、香饼置于其上--借着微微火力,香气缓缓散出。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查看火候。碳火太旺,香气很快就会散尽;太弱,则香气不足以释出,两者都是极大的浪费。

这时可就需要“试香”了:将手放到香灰上方,凭手感判断火势。一切都美感十足!是喜爱喷洒香水的现代人所无法呈现的姿态!

原来,红袖添香还真是一个技术活儿。

红袖添香是啥技术活?这是香水缺少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