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只有十几个小时生命的昆虫:蜉蝣

蜉蝣一生:

蜉蝣是一种生命只有18个小时的生物。我在一篇小短文里看到一段这样描写它们的片段:“……原来它们正在热烈地争论两个外族音乐家谁更优秀:一个是蚋,另外一个是蚊。它们全神贯注地争论着,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好像有把握活到一个月似的。……一只老蜉蝣说:‘在我们的种族中,学识渊博的古代哲学家们认为,在约里磨坊这片广袤的世界里,我们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八小时,我想这是不无道理的。太阳给天地万物带来生命,可是在运行过程中,它已经明显地向我们地球尽头的海洋倾斜过去。最终它会走完全程,消失在我们周围的海洋里,我们的世界因而陷入一片黑暗和严寒,于是,一切都将死亡、毁灭。在这一行程中,我已经生活了七小时,足足有四百二十分钟,这是一段了不起的时期。’”

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又像蜉蝣一样把我们不到百年的生命当成一千年,甚至一万年来过的呢?我们没有生命紧迫感,如同蜉蝣不知道他们的生命仅有18个小时一样,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一百年。

蜉蝣认为七小时,足足有四百二十分钟,是一段了不起的时期;难道,我们不也和蜉蝣一样吗?蜉蝣只能看到18个小时之内的事情,这决定了它的思维只能以这种难以想象的局限为前提和基础。人类的思维,又在多大程度上受限于自身的生命长度呢?如果我们自身是有局限的,那么我们看待问题时的观点,自然也会带有局限性,并且有一些局限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比如生命长度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历史书籍的存在,我们可以将视野向后延伸至1000年、2000年,甚至是更久远的时间之前,但是,却很难延伸到衡量生命长度的100年之后。对人类来说,能对未来做出想象和规划,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说明他超脱了生命自然长度的限制,他打破了生命的局限。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24小时的重复,这或许是一种有意义的重复;因为这让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看清一天的事情,不像蜉蝣一样连一整天都看不完整。对于卑微的人类来说,如果没有一天24小时的重复,生活该如何度过呢?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参照一生来度过一生,但我们可以参照一天来度过100年。

如果我们把晚上的睡着看成是一次死亡,那么,我们每天都经历一次24小时的生死,谁如果能有这样的思维,谁的一天就是一生——100年的一生;谁没有这种思维,谁的一生就是一天——重复了100年的一天。

为蜉蝣干一杯吧,我们庸碌无为的人们!



作者:徐明  涵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