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食品保质期?

重新认识食品保质期

众所周知,每种食品都有保质期,但你知道食品保质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吗?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该怎么处理呢?

食品保质期并不仅仅是日期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规定,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由厂家根据所生产的食品特性、加速实验或测试结果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其所生产的食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并不仅仅是日期,而是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为贮存条件,二为期限,这两者紧密相关,不可分割。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明,例如常温、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等。如果食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规定,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

三类食品尤其要注意保质期

肉制品 肉制品营养丰富,在长期保存的过程中,细菌会不断繁殖,最终导致肉品腐败变质,同时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隐患。有些细菌本身还会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危及人体健康。除了细菌增殖导致疾病外,蛋白质自身的腐败也会致病,如可产生胺类、吲哚、硫醇、硫化氢等小分子物质,也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

食用油 过期的食用油通常会出现油脂酸败现象,在酸败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物等不良物质。油脂酸败后,加热时烟大、呛人,其中含分解物环氧丙醛等,食用后易中毒,出现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现象。

鸡蛋 如果鸡蛋存放时间过久,蛋清中本来存在的杀菌素会逐渐消亡,各种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逐渐侵入鸡蛋内生长繁殖,最终使鸡蛋完全腐败、变成流质。变质的鸡蛋,即使经过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不要购买过保质期的食品

对于商家来说,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再销售,必须下架。但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等同于有害食品,有些过保质期的食品虽然感官品质变差,但仍可以继续食用,比如某些果汁、饮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粮谷物制品等。

有的食品过期后,对品质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过了最佳品尝期限,可以降级作饲料等。有些食品过了保质期后微生物超标、过氧化值超标,会导致安全隐患,如一些冷藏食品、金属罐装食品、油炸食品等。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经回收后,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焚烧销毁或当作垃圾抛弃;二是加工成饲料,用作肥料等循环利用。

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养成查看保质期的习惯,不要购买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家中贮存的食品也要注意储存条件,经常查看是否过了保质期,一旦过期,不要食用。

(资料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