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前,纳粹德国的军队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是陆军和空军,更是通力合作,发展出令人咋舌的“闪击战”。苏联对这种新战术的研究并不专心,但对希特勒的野心还是有所戒备。
于是,建立东方战线,扩大军需生产,部署重兵在边界线上。但是德军的凌厉攻势还是让苏军见识了多军种协同作战的威力,尤其见识了新战术理论的先进理念。以至于德军深入腹地600公里,造成对莫斯科的威胁越来越大。
1941年冬季的苏军
“闪击战”变为攻防战。
德军的突然入侵,使得东方防线就像一张纸一样,一捅就破,瞬间崩塌。100多万的苏军被分割、包围、歼灭。对德军主攻方向刚刚反应过来的苏军最高统帅部,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加强莫斯科的防务。
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地,40多万苏军对进攻中的德装甲集群进行了大反攻。虽然都被击退,但也消耗一部分德军实力,并迫使他们转入防御。希特勒为了尽快攻占莫斯科,将预备队中一半的兵力,10个师增援中央集团军军群。
苏军骑兵部队在进攻
双方在突击和反攻中,激战了2个月,最终德军解决了当面的对手,继续向莫斯科方向推进。但现在早已没有当初摧枯拉朽的攻势了,进攻速度明显降了下来。远在德国的希特勒十分着急,他想在可怕的严寒来到之前一举攻占莫斯科。
而眼下的“闪击战”打成了攻防战,德军在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为了加快战役进程,他从其他战场集中了180万人、1700辆坦克,近千架飞机发动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攻势,并扬言要在2周内拿下苏联首都。
寒风中的德军
苏军该如何保卫首都呢?
此时的斯大林清醒的认识到攻占莫斯科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决定亲自指挥,并任命朱可夫为西方面军总司令,具体指挥保卫战。整个城市被动员起来,誓与对手决一死战。
首先,不给对手“以战养战”的机会,下令实行焦土抗战。为了避免德军得到占领区的物资,以此来迟滞对手的行动,苏军将前沿阵地前60公里范围地区的居民点、村庄、农庄全部夷为平地,组织民众撤离到大后方。
电影剧照,朱可夫与斯大林
并组织专门的分队,在苏军撤退的过程中,将沿线的村庄、城市放火烧毁,不给对手留下一粒粮食,一滴汽油。这种所谓的坚壁清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军事目的,但几十万的民众却因此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其次,利用与日本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抽调精锐的战略预备队支援莫斯科。根据条约的规定,当一方成为第三国的战争对象时,另一方应保持中立。也就是说,这个条约可以避免苏军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
电影剧照,左尔格
因不重视情报吃了大亏的斯大林,如今对情报十分重视,尤其是东京的佐尔格领导的“拉姆扎”小组发回的情报,当佐尔格的情报称:日美双方会谈破裂,日军决定南下,对西伯利亚的进攻可能,基本排除。
根据这一情报,斯大林果断下令把远东的34个齐装满员的精锐师紧急调往莫斯科,参加保卫战。同时,莫斯科也组织了12万人的民兵师。到了1941年10月底,共集结了125万的兵力、7600多门火炮来保卫首都。
电影剧照,朱可夫到前线视察
更为重要的是,组织积极的攻势防御。也就是说,增援部队积极地向对手进行反冲锋和大反攻。这种不计伤亡的厮杀,确实消耗了德军的实力,并随着苏联的冬季到来,德军后勤补给更加困难,终于在莫斯科城外250公里的位置停了下来。
一天,当有人请示是否在11月7日举行阅兵式时,斯大林将目光转向朱可夫。朱可夫坚决地回答道:“可以,我保证不会有一架德机出现在城市的上空”。当阅兵的消息传出后,军民备受鼓舞。
“决不让法西斯进入莫斯科!”成了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当然,朱可夫的保证也不是没有根据,他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朱可夫大将
一是,伪装术。由于当时的飞机都是靠目测确定方位和进行投弹的,因此苏军进行了大量的战术伪装。比如,在一条河上的铁桥旁边不远处再设立一个假桥,以此来迷惑对方,甚至导致飞机偏离航向。
对克林姆林宫和红场地区的伪装更是巧妙,原先金黄色的屋顶和闪闪发光的国徽都被伪装成墨绿色,与周围的建筑和树林浑然一体,常常使进入到莫斯科的德国轰炸机找不到目标。
红场阅兵
二是,组织600多架高空截击机和1000多门高炮,组成200公里的防御纵深。当德机出动时,截击机升空,对又笨又大的轰炸机进行拦截。而且还发明了让对手胆寒的“撞击”战术,当机炮弹药用完的时候,苏军飞行员就会驾机撞向对手。
但这不是自杀,而是利用截击机的灵活、快速机动的特点,用机翼切削德军轰炸机的机翼或尾翼,给其造成致命伤害,而自己只是受了轻伤,可以安全返回。再加上地面的高炮部队,越接近城市,遭受的打击越猛烈。
苏军飞行员在研究战术
更为重要的还是天气。11月份的冬季,湖面都结了冰,到处是白雪皑皑的景象。天空下着雪,能见度很低,对于空军来说,起降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更不要说在空中投弹了。也就是说,阅兵当天的恶劣天气,也阻挡了德机的进犯。
阅兵式如期举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参阅部队的武器中是不装实弹的。但这一天,经过红场的阅兵部队都是荷枪实弹,在一阵阵“乌拉”的呐喊声中接受斯大林的检阅,并直接开赴战场,参加战斗。
阅兵现场
红场阅兵的消息让希特勒愤怒咆哮,严令部队进攻莫斯科,士气高涨的苏军不断的与德军进行厮杀。到了12月份,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没有棉衣的德军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飞机、坦克也无法起动,士气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而苏军统帅部及时进行了大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这是苏军第一次取得的巨大胜利,它歼灭敌人50余万,将对手击退了150至300公里,并宣告德军“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被俘获的德军
死不认错的希特勒,气急败坏的把失败责任,全推给了他的将领。红极一时的“闪击英雄”古德里安被撤职,成了这场战役中德军溃败的替罪羊。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