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小传:7次被捕的国民党元老之子,一封信重启两岸交流

【1983年6月10日】廖承志小传:7次被捕的国民党元老之子,一封信重启两岸交流

半生教养非徒劳 ,

未辱双亲自足豪,

碧痕他夕留播众,

不负今晨血溅刀。

――廖承志拜别慈母诗(1942年9月3日于狱中)

(廖仲恺与母亲何香凝)

1908年9月25日,廖承志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今广东省惠州市。父亲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左臂右膀,国民党左派领袖;母亲何香凝是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也是国民党元老,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威望。

青少年时代,廖承志跟随父母为革命奔走于广州、香港、日本、上海等地。1919年(11岁),回国,进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考入岭南大学。

1924年(16岁),廖承志加入了国民党。

(廖仲恺家人合影)

1925年(17岁),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各派明争暗斗。8月20日,父亲廖仲恺遭到暗杀,右派领袖胡汉民成为最大嫌疑人,被驱逐出国。威望尚浅的蒋介石,登上舞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927年(19岁)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实行“分共”,彻底抛弃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廖承志愤怒的退出了国民党。

(廖仲恺去世,左一为廖承志)

廖承志东渡日本,因从事学生运动被抓进拘留所,第一次被捕,一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获释。他在早稻田大学学习,读了不少马列著作,还参加中国共产党“东京特别党支部”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

1928年5月 ,国民党北伐遭日本干涉,引发“济南惨案”。留日学生成立反日大同盟,廖承志是骨干之一。廖承志再次被抓进拘留所,第二次被捕,一个月后被驱逐出境。

廖承志乘船回到上海,继续参加反日大同盟上海分会的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孙中山在日本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孙中山怀中便是廖承志。)

11月,何香凝安排廖承志去德国留学。他很快与德国的共产党员接上头,名义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实际从事海员工人运动。1929年,他领导中国海员罢工,获得胜利。

1930年,他被派往莫斯科,参加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与加入苏联共产党的蒋经国同学,吃住都在一起,关系特别好。

1931年(23岁),廖承志被派到荷兰。在组织海员“五一”大游行后,他被关进拘留所,第三次被捕,随后被“永远驱除出荷兰”。随后,他转赴德国,第四次被捕,三个月后又被“永远驱逐出德国”,只好去了苏联。

1933年(25岁),廖承志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工人运动。7月,他被公共租界巡捕房拘留,第五次被捕。何香凝知道后,非常焦急,找到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并由宋庆龄请到最好的律师团进行辩护。最终蒋介石同意,将廖承志释放,但要求只能在家而不能外出。

(廖承志(前排左三)与茅盾、夏衍、潘汉年等人合影)

1933年8月,廖承志化名“何柳华”,偷偷跑出上海,抵达川陕苏区,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5年,由于不满张国焘的左倾方针,在肃反中,张国焘将他逮捕,永远开除党籍。他第六次被捕,戴着手铐参加长征。

1936年10月(26岁),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经周恩来出面,廖承志才获释,并恢复党籍。

(廖承志走过长征,到达陕北)

1937年,廖承志在延安任《解放》周刊总编辑。他会讲德、日、法、俄、英五种外语,负责翻译新华社的全部外电。

1938年(30岁),廖承志在香港组建八路军办事处,接收海外侨胞捐赠的款项和物资 ,向延安输送参加抗战的青年华侨。

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8日,日军轰炸香港,廖承志奉命将香港的文化界和爱国民主人士800余人抢救出来,在游击队的护送下,转移到内地安全地区。

1942年5月30日,廖承志在广东乐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第七次被捕。蒋介石亲自出马劝他投降。廖承志断然拒绝:“没有什么可谈的,我洗干净脖子等着!”

廖承志一直被监禁,直到抗日胜利后,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作为政治犯的廖承志才被释放。

1946年(38岁),廖承志任新华社长。

(廖承志、何香凝家人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历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等职,负责对外联络,贡献重大,被尊称为“廖公”。

(廖承志访问日本名古屋)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四人帮”冲击,由周恩来下令,让他住进中南海,保护起来。

1978年(70岁),文革结束后,廖承志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廖承志任副组长。他力排众议,修复了浙江溪口的“蒋家祖坟”,并将照片辗转传递到蒋经国手中。

1982年7月25日,廖承志以私人名义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在《人民日报》发表。信中,他殷切期望台湾当局捐弃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宋美龄通过中央社发表《给廖承志公开信》,亲自回复,打破了两岸互不对话的坚冰。

1983年6月10日凌晨,廖承志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5岁,葬于八宝山,后移葬于惠州。

4年后,1987年,蒋经国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373篇作品,营员“一声雷”的第16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