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吃点消炎药?消炎药背后的真相,提醒您注意生命安全

消炎药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药物,一些比较小的毛病,如感冒发烧、嗓子发炎等,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就医,而是买点消炎药消消炎、杀杀菌便可以扛过去。但事实上,具有所谓“消炎”效果的药也并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如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如果经常混淆药物性质,错误服药,不但不会减轻病症,反而可能会使自己的身体越吃越差,更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

“消炎药”的真相

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中,“消炎药”往往是一大类具有抗感染药物的总称,这种认知恰恰大幅度的催化了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的频繁滥用。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指的是非固醇类的抗炎药物,即NSAID消炎药,它针对的病症一般是非感染性的炎症,或者说无菌性炎症,如人们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炎症,这类炎症主要是由于抗原刺激、无创性外伤、自身免疫等原因而导致的炎症,并无细菌感染。

消炎药不仅具有消肿、消炎的作用,还能起到镇痛、退烧的效果,并且即使人们经常服用,也不会让人们对此上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真正的消炎药有芬必得、弗洛比芬、布洛芬、阿司匹林、酮基布洛芬等。

常被混淆的“消炎药”

除了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也往往会被人们自行纳入“消炎药”的行列,如阿莫西林、头孢、青霉素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抗生素,而喹诺酮类、磺胺类、咪唑类等则是常见的抗菌药物。所谓的抗生素,也属于抗菌药物的一种,他是指由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内的微生物,以及高等动植物,它们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它们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杀灭或抑制病原体上。

抗生素类药物,具有杀灭细菌、抑制细菌的作用,但经常服用却会使人产生依赖性或者是抗药性。抗菌药物的范围更加广泛一些,除了抗生素外,还包括其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前面提到过的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这些药物也都具有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但却是主要针对病毒感染的,对秋冬季节常会发生的病毒性流感却无效。

滥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的后果严重

因为抗生素对症细菌引发的疾病时效果较为显著,再加上人们消炎药范畴的误解,因此滥用包括抗生素在内的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常见事例,尤其在国内更是频繁。抗菌性药物之所以对细菌等微生物产生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干预细菌细胞的生殖发育来达到抑菌、灭菌的效果。

抗菌药物对由于感染所引发的症状虽然有效果,但对于消除人体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却毫无作用。经常滥用抗菌药物,不但会导致自身菌群失调、使肝肾功能受到伤害,还可能会引发与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另外,抗菌药物的滥用,会使人体残留大量的、具有较强耐药性的细菌,从而导致身体产生耐药性;若长时间内大量使用抗生素,还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二次真菌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因为延误病情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