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外出游玩如何为两栖动物拍摄“大头照”?

今年高考恰逢端午,

知力君首先预祝

参加考试的小伙伴们金榜题名!

加油

当然了,除了考试季,

目前也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

对于喜爱大自然的人来说,

拿着相机走进野外,绝对是种惬意的享受。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在野外

遇到一些不那么常见的两栖动物,

该怎么拍好它们呢?

别担心,

知力君今天就为大家准备了

“两栖动物大头照”拍摄指南,

快来一起学习吧↓↓↓

“身份证照”记录下生物特征

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能让人容易分辨和记住,就像人的身份证照片,能够把一个人的特征最直观地表现出来,让我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是谁。所以,想要在众多两栖动物里认出自己见到的是哪一种,我们就得先给它们拍个“身份证照”。

但是这些两栖动物的脸那么小,从正面看过去似乎都差不多,而且它们大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我们也很难趴下来拍摄它们的面部,看来拍大头照的方法似乎行不通?没关系,我们换个角度拍——拍它们的背部。

拿蛙的背部来说,通常是面向人类镜头的面积最大、最容易拍到的部位,上面会有各种不同的花纹和颜色,便于我们去对比和记录。所以,遇到一只蛙,先拍一张后背,这样就算它立刻跑掉无法拍摄第二张,我们回去查资料或者咨询专家时,这张照片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

▲每一种蛙类的后背都有属于自己的花纹和色彩。这是一只锯腿水树蛙

当然,跟人类类似,蛙类也有它们的“亲戚”,一些同属的蛙类有时会有类似的花纹和颜色,而且有的时候,蛙的身体会挡住四肢,我们从后背看过去,也无法看清它们脚趾的细节,难以对种类做进一步的判断。这时候,我们只拍背部是不够的。

由于蛙几乎是左右对称的动物,所以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大约45°角拍摄,兼顾背部、身体侧面、眼睛、口和四肢的细节,最大限度地记录它们的特征,以便鉴定它们的种类,如果还能有机会拍到蛙腹部的特征,那简直就是完美了!

▲从侧面约45°角拍摄的华南雨蛙

用照片记录动物的故事

拍摄鉴定用的“身份证照”,仅仅是蛙类摄影的第一步。蛙类是动物,它们会跳跃,会游泳,会进食,需要休息,繁殖季节有的种类的雄性还会用声囊“唱歌”。所以,我们在拍摄蛙类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地去记录它们的行为,用照片来展现它们多彩的生活细节。

我曾在一块菜地里听到一阵阵蛙鸣,于是打着手电去寻找,和害羞的小家伙们斗智斗勇好久,终于拍到了它们在“唱歌”的姿态,是如武侠小说里“蛤蟆功”般滑稽的样子。

▲一只正在歌唱的花姬蛙

蛙类的生活也不是无忧无虑的,它们会受到各种捕食者的追杀,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它们遇险甚至遇害的场面,这就是动物生存的自然法则。如果你想向别人讲述蛙的一生,那么不妨把这样的画面拍摄下来,让故事变得完整有趣。

▲一只左前肢被咬断的斑腿泛树蛙,鲜红的血肉说明它刚刚死里逃生

利用构图等进行艺术进阶

除了一般的记录摄影,我们还可以进行艺术的创作,选择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和构图来拍摄,这会大大增加照片的观赏性。

当然,我们拍摄的前提是一定要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栖息的环境,万不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而去伤害它们,破坏栖息地,那样就背离了自然摄影的初衷。

有一次,我在草丛里寻找昆虫,偶然发现一只小小的华南雨蛙正端坐在叶片上,似乎若有所思。这个画面非常难得,我放弃了先拍鉴定照的打算,赶紧按下快门,记录下它萌萌的样子。

▲本宫是华南雨蛙,本宫只为自己的美瞳代言!

从容应对夜间拍摄

蛙类通常都很害羞,所以我们晚上去寻找它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见到。但是晚上的野外,通常也会有如蛇等其他动物的存在,所以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准备好高帮鞋子或者水鞋,可以有效防止被蛇咬伤。

夜间拍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光线不足。因此我们一般都会事先准备闪光灯或手电筒。通常我们需要一个暖色调也就是偏黄色光的手电,最好是可以调焦的,让光线不那么集中,这样照射在蛙身上的时候,光线会比较柔和,周边环境也足够亮。如果担心光线不够强照片会糊,我们还可以带上一个三脚架来帮助我们稳定相机。有了这两样工具的帮助,要拍出一张清晰的蛙类照片,就轻而易举啦!

▲一只花狭口蛙躲在石板的洞里,我用手电筒补光拍下这张照片

怎么样!蛙类的拍摄其实比想象中的简单吧!掌握了这几个技巧,趁着端午小假期,快出门为可爱的两栖动物拍照吧!

撰文·摄影/谢伟亮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