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时期皇帝和百姓是如何叫外卖的?

大宋时期叫外卖


皇帝寿宴叫外卖,成了宋朝“祖宗家法”

南宋第四个皇帝宋宁宗过生日时,下旨邀请临安城内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进宫赴宴,其中就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

南宋前期老是跟金国打仗,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搞过大型寿宴了。南宋前几个皇帝过生日,只让百官拜完寿就回去,不留百官吃饭。连续70年都是这样子,这回让百官进宫赴宴,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呢!

那么长时间不搞,百官都忘了规矩,皇帝也忘了规矩。礼部官员一查档案,查到了宋太祖过生日时的宴会礼仪,于是就按照太祖创下的规矩走。

太祖是马上皇帝,性情豪爽又粗疏,他黄袍加身,第一次过生日临时大宴群臣,有关部门奏道:“不行啊皇上,您没有让我们提前准备,百官来了没啥可吃啊!那么多官员都过来,现做肯定来不及!”太祖说:“不用现做,去叫外卖啊!能买到啥就吃啥呗!”

于是乎,光禄寺的官员布置场地,御膳房的杂役摆上桌椅,内库里管酒的太监搬来酒水,同时又派出许多人到宫外酒店和饭摊上采购菜肴与主食。

宋朝凡正式饭局,喝酒与吃菜是严密配合的,每喝一杯酒,至少要换一道菜。太祖让大家举杯的时候,第一道菜居然还没买回来!在此危急时刻,几个聪明太监飞快地跑到存放宫廷果品的果子库,打开库房大门,搬出一大批苹果橘子核桃大枣之类的干鲜果品,用小盘分装,飞速端给太祖和百官。所以呢,太祖皇帝生日宴会上的第一杯酒和第二杯酒都是就着果子喝下去的。

直到第四杯酒,外卖终于送到,荤素冷热应有尽有,开始一道又一道往餐桌上端。

总而言之,太祖第一次生日宴会特别不讲究,但是这场不讲究的宴会却成了后任皇帝们过生日大多遵循的祖宗家法。用太祖的话讲:“以昭示俭之訓。”这样做是为了给天下臣民做表率,号召大家勤俭节约。

回过头来说宋宁宗,他的生日宴会准备充分,所有菜品都可以让御厨搞定,但是有祖宗家法管着,头几道菜还得叫外卖。据岳珂描述,前三道外卖分别是:“侑食首以旋鲜(刺身),次暴脯(肉干),次羊肉,虽玉食亦然。”群臣吃这些外卖,皇帝也吃这些外卖。只不过,宋宁宗用的餐具比百官高级:用小碟子来盛菜,碟子上面用玳瑁盖着。碟子下面用金盘衬着,外面还贴着黄纸,黄纸上写着品尝官的姓名。什么是品尝官?就是替皇帝试菜的人,试试菜里有没有毒。

吴中妇女不下厨,坐在家里点外卖

宋朝皇帝叫外卖,老百姓有没有叫外卖的习惯呢?

还真有。《东京梦华录》第三卷写道:“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北宋开封人口密集,街市繁华,每条街巷都能找到茶楼、酒店、饭庄、娱乐场所。有些生意人太忙,抽不开身,没时间生火做饭,干脆就不做,顿顿都从外面买。

南宋时期,北人南迁,在江浙等地,人口更稠密,商业更发达,市井更繁荣,不做饭的市民更多。南宋笔记《三径野录》如此描述苏州风俗:“吴中妇女骄情,皆不肯入庖厨,饥则隔窗索唤,市食盈笛,至不下楼。”苏州妇女比较懒,不肯下厨做饭,该吃饭的时候,在楼上打开窗户,喊外面的小贩:“嗨,我要点什么什么菜,一会儿给我送上来!”然后用一根绳子从楼上垂下一个小竹筐,筐里装着钱。楼下的小贩把钱收起来,把菜做好,放到筐子里。她们拽起绳子,把装满外卖的筐子提上楼去。

另外,宋朝商贩的服务意识也很超前,为了多做生意,常常挑着担子或者挎着篮子上前兜售,将小吃送到客人跟前,我们在宋话本里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场景。

例如宋话本《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开头描写,说是开封府几个员外拜把兄弟,借一处空地摆酒席,“众人正喝酒,一个人挎着篮子走过来,叉手唱三个喏,从篮子里取出砧板和刀具,借个盘子,切了一盘子牛肉,送到酒桌上:我听说众员外在此吃酒,特来送一劝。”员外们吃了他的牛肉,“支二两银子与他。”

一盘牛肉就赚到二两银子的赏钱,这个送外卖的赚大了。

作者: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