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

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

最近美国的一起判决震凉了世界“酸碱体质”的创始人,因为非法行医、耽误治疗被判赔偿一个患者1.05亿美元。这或许宣告了“酸碱体质”的谎言将走向末路。不过,有营养界人士说“食物代谢之后确实形成酸性或者碱性产物,所以食物酸碱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人们一头雾水。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它和“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所谓的“酸性体质致病”

人的新陈代谢由无数生化反应组成,每一个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在科学上,酸碱性用pH值来表示。pH值在0到14之间;小的那头是酸性,大的那头是碱性。血液对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其pH值非常精确地维持在7.35到7.45之间。超出了这个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生命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身体内还有一些其他的pH环境,比如胃液的酸性就很强,多数时候pH值在2以下,而小肠里的碱性比血液的要高。再比如,尿液与淋巴的pH值,都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位美国骗子的做法是直接注射小苏打溶液来改变pH值,这当然属于非法行医。而中国骗子们忽悠的是“吃碱性食物改变身体pH值”。

酸碱性由身体精确地控制着

吃“碱性食物”真的能够改变“酸性体质”、维持“碱性体质”吗?

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是一对冤家,一个多了,另一个就少。在溶液中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就增加,pH值就降低;加入碱,氢氧根离子跟氢离子结合变成了水,氢离子减少,pH值就升高。但是某些溶液却对外加的酸碱有一定“缓冲”能力。比如,如果水中同时含有苏打和小苏打,加入酸的时候,氢离子会跟苏打的碳酸离子结合,从而不增加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如果加入碱,氢氧根离子结合氢离子变成水,但是小苏打的碳酸氢根离子会释放出氢离子,来补充。这样,不管加入酸还是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都不改变,pH值也就不会改变。这样的溶液,被称为“缓冲溶液”。

血液就是這样一种缓冲溶液。它不停地循环,在肺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把血液的pH值控制在了7.35~7.45这个精确的范围。

实际上,不管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在健康人的饮食范围内都不会改变血液的酸碱性。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术论文探讨过此事。橘子、牛奶、香蕉都是典型的“碱性食品”,一次性地分别喝下1L橘子汁或者牛奶,或者吃下500 g香蕉,没有观察到血液pH值发生变化。而吃下近500 g肉,四位实验者中有三位的血液pH值没有发生变化,另一位发生的些许变化也很快恢复。

作者:云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