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这么富, 主要靠石油?

挪威这么富,主要靠石油

编者按:2016年12月19日,中国与挪威双边关系恢复正常化。相比于瑞典、丹麦、芬兰等北欧邻国,中国人对挪威的了解似乎知之甚少,畢竟瑞典的宜家、芬兰的诺基亚、丹麦的乐高让人耳熟能详。而挪威这个盛产石油、风景壮丽、高福利高收入的国家,有着诸多令人赞叹的方面,比如他们对石油财富的管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等。


依托自然资源而起步

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的挪威,人们对它的普遍印象就是高税收高福利,经济发达,幸福指数高居世界前列,盛产三文鱼,有美丽的峡湾。但这种印象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切中挪威的要核。

说起北欧国家的知名企业,瑞典有爱立信、宜家、沃尔沃,芬兰有诺基亚、芬兰航空(2012年全球最佳安全航空),丹麦有乐高、嘉士伯、马士基,相较之下,挪威似乎缺少那种耳熟能详、知名度高企的国际企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挪威经济发达是不是一种假象。

事实上,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挪威多高山峡谷,有丰沛的水利资源,该国96%的电力供应都来自水力发电,还能实现水电出口。和瑞典、芬兰等邻国一样,挪威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加上充沛的水电资源,挪威成为世界纸浆及纸制品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同时挪威还是主要金属如铝、镁和铁合金的供应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铝金属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其镁产量居世界第二。

因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挪威从大海得到丰厚馈赠。南北冷暖洋流交汇带来丰富的鱼类资源,使挪威成为世界最大海产品出口国,挪威三文鱼更是驰名全球,其盈利能力也高于世界其他产地。2015年挪威渔业出口金额创下纪录,达到750亿克朗(1克朗约合0.12美元),而当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额才4500亿克朗。挪威海产已成为挪威的一项支柱产业,其增速远超挪威GDP的增长,因此渔业开始被人戏称为“新石油行业”。

依傍大海,150多来挪威在航运领域一直占据显著地位,其航运船队位居全球第四。航运业多年来是挪威仅次于石油天然气产业的第二大支柱性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5%,不过近几年已被渔业赶超。挪威的造船和船用设备生产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是世界高档豪华游轮、特种船以及船用设备的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之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上石油平台建造业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石油工业兴起之前,挪威靠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渔业、森林和水利资源等优势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挪威崛起靠石油

但是令挪威真正脱颖而出的是它得天独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当1971年挪威在北海埃菲斯克油田开采出第一桶石油时,挪威人均GDP还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连专门的石油管理部门都没有,直到1972年才成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iol。1975年,挪威首次成为石油输出国,正式迈向石油之国。同时,挪威用出口石油所获得的资金,改进海底钻井技术,将石油勘探从浅海走向深海,相继在挪威海、巴伦支海的挪威大陆架上发现了许多油田以及天然气田。

巅峰时期,挪威一度是全球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俄罗斯)。随着挪威有意减少石油开采数量,如今挪威是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

在这个人口只有520万(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市的人口)的北欧小国,石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积累,让挪威经济实现腾飞,国民收入骤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00美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卢森堡)。“在石油工业出现之前,挪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瑞典低40%,而今挪威比瑞典高了65%。”挪威石油和天然气协会主席卡尔·埃里克·舍特强调道,“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石油。”

2016年的一组相关数据显示:挪威约50%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石油和天然气产值约占挪威GDP总值的20%,行业人均GDP产值为1000万克朗,是渔业人均GDP产值的6倍,是航运业的7倍多,是工业的11倍,是农林业的20倍。此外,挪威全国11%的工作岗位对世界石油需求高度敏感,33万人从事与石油工业有关的工作;国家30%的商业资本投资都与能源相关,2012年的投资额达到1750亿克朗;许多制造企业也专门从事石油钻探设备建造。

由于石油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居高不下,挪威石油行业的薪酬水平也一直非常高。2014年,挪威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Statoil透露,其23000名员工的平均年薪为100万克朗(约合12万美元)。另有数据来源指出,2013年挪威海上石油工人的平均年薪更是高达17.9万美元。加拿大《国家邮报》曾慨叹,挪威石油产业工人的工资几乎是英国的两倍。此外,挪威石油工人享有的假期也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挪威钻井平台工人每工作两个星期就可以休息四个星期。可以说,挪威石油产业工人拿着该行业最令人羡慕的全球最高工资。其实,挪威其他行业的薪酬也不低,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两倍,比起瑞典,挪威的工资水平也高出15%。

未雨绸缪成立国家石油基金

曾有挪威人这样说:“如果我们挪威人什么事情也不做,挪威现有的石油资源足够我们全体挪威人富足地生活150年!”但是挪威人并不满足于眼前和苟且,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挪威这样做了这么多努力来减少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依赖,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挪威全国上下有着共同的担忧,待石油资源枯竭后,挪威该往何处去?早在1990年,为了缓冲油价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該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挪威议会批准通过政府石油基金法案,石油营收将不再直接归入政府财政,而是转存入政府石油基金中。1996年第一笔3亿美元资金汇入政府石油基金。2006年1月为更好地整合资源,这一基金改组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作为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挪威境外进行投资。如今这笔基金已积累至约7.5万亿克朗,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主权财富基金。

对于这笔庞大的基金,挪威政府的管理非常严格且明晰。其由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具体运营,制定投资策略,进行海外投资。挪威央行将这笔基金投资在了全球78个国家的9050家公司,全部投资中有60.6%投资在国际股票市场,36.3%用于固定收益投资,另有3.1%用于投资海外房地产。在股票市场,其主要投资于那些能带来持续有效回报率的行业和公司,比如雀巢、苹果、壳牌、微软、谷歌、罗氏制药、诺华制药等知名跨国公司。不过法案规定其在任何上市公司的股份占比不得超过10%。累积下来,挪威已控制着全球大约1%的股票,是欧洲股票市场最大的国有股东。

基金会投资海外房地产始于2010年,此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瑞士、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在办公大楼和零售商场领域。基金会还计划未来几年每年将1%的基金投资于房地产,并属意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新兴市场投资。

根据基金法案规定,每年只允许动用基金总额的4%用于政府财政支出,这4%是估算出来的基金回报率。但实际上由于挪威政府的妥善管理,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年回报率已超过4%。这也意味着这笔巨额基金的本金不会被动用,只消费利息。

此外,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挪威仍在继续勘探新的油气田,但石油开采量却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每天350万桶跌至2014年每天190万桶。相比于沙特、俄罗斯、伊朗等重要产油国,石油生产大国挪威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低了。因此,挪威也一直被视为摆脱“荷兰病”(借指太过依赖自然资源而导致其他产业衰退)的典范。但要真正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挪威还必须承受一定的阵痛和代价。

挪威经济必须多样化

2014年下半年全球油价出现大幅下跌,挪威经济深受影响,增长迅速放缓。自油价暴跌以来,包括挪威最大的石油公司Statoil在内的众多能源企业进行大裁员,约4万人失业,工资收入也在持续减少。2015年,Statoil出现净亏损370亿克朗(约合44亿美元),挪威GDP增长率下跌至1.61%,是北欧国家中最低的。

过去,挪威政府是少数几个享有大量财政预算盈余的政府——约占GDP的6%,到2015年也不得不首次动用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财政拨款,到2016年更是第一次出现没有实际资金流入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情况。

许多媒体纷纷推测挪威已经陷入石油困境。挪威人也很担忧,在石油工业之后,驱动挪威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挪威总理索尔伯格多次强调:“没有人能确定油价会走到哪里”,但“挪威经济必须多样化”。

索尔伯格政府自2013年上台之后,通过减少税收来驱动经济发展。但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玛丽安娜·马祖卡托看来,这不是明智做法。她认为挪威有着以创新主导实现经济增长的巨大机会,来自石油开采的收入完全可用于推动所有行业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比如在海上风能、高速列车以及碳存储转化方式等领域进行更多投资,但现实情况是挪威政府在研发创新领域的投入低得惊人,并且把主权财富基金所得的利润常常用于投机性领域,如房地产。

在北欧国家中,挪威的研发创新强度落后于瑞典、芬兰和丹麦。金融危机后,挪威研发投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1.7%上下,低于北欧邻国的3%-3.5%。有分析认为,挪威研发创新投入落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挪威缺乏像爱立信、诺基亚这样的高科技超大型企业,一般情况下这些大企业自身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像2013年诺基亚一家企业的研发投资就占到当年芬兰全部企业研发投资的50%。

也有评论认为,国家干预因素较强也是影响挪威研发创新的直接原因。不同于高度私有化的西欧诸国,国有企业在挪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能源、电信、金融、冶金、机械制造等挪威主要经济部门,行业的龙头企业均为国家控股。像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iol是挪威最大的企业,国家持有67%的股份。金融领域的DnB银行、挪威出口融资公司,电信领域的挪威电信公司,冶金化工领域的海德鲁公司等企业都是由国家控股。有数据显示,挪威政府控制着该国上市公司约35%的股份。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产业开始繁荣以来,挪威政府几乎没有鼓励发展新工业以及私营企业。直到最近二十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才开始鼓励发展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大陆产业”。2011年,政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创新提供了100亿克朗(约合12亿美元),为生物技术提供了38亿克朗(约合4.6亿美元)的资金。

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建立绿色社会,挪威做了很多努力。位于挪威西海岸的斯塔万格曾经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后来因石油工业而发展成为挪威最大的石油枢纽中心。就是在这个石油遍地的城市,其电力几乎全依赖水电,城市街头的汽车也大多是电动汽车,很少使用化石燃料。这种情况在挪威其他城市普遍存在。该国开采的石油90%都是出口国外,只有少部分用于国内消费。

出于环保需要,挪威政府计划在2025年禁止销售柴油及汽油车,全面推行电动汽车。目前,挪威新售的汽车中电动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占比达到29%,这一比例在全球是最高的,挪威也是全球人均电动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特斯拉电动车在挪威特别受欢迎。而且为了鼓励民众多骑自行车,挪威还设立有专门的自行车电梯,让自行车出行更便利。

尽管国际上有许多言论唱衰挪威石油经济,但也有不少人并不担心这会动摇挪威社会基础,挪威已经做好准备应对石油价格暴跌的冲击,这种疼痛只是暂时的。

作者:龚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