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

青海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

露出湖面的盐根,状若盛开的花朵、透明的水晶、璀璨的珊瑚……而当地人认为大青盐具有避邪、祈福的作用,常常将其当作镇宅之宝供奉于家中。

茶卡盐湖的小火车是极少数还在使用的寸轨火车,被誉为“原生态的盐湖工业活景观”,坐着小火车穿行在洁白无垠的世界里,那种视觉享受无与伦比。

在当地蒙古族牧民心中,聪明、温柔、善良的女神穆瑶洛桑玛是盐湖的守护神。每年农历五月十五,牧民们都会聚集到湖边,举行神圣的祭湖仪式。

很多人都知道玻利维亚著名的“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那一望无垠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天空的美丽景色,呈现出令人窒息的唯美画面。然而,如果想欣赏这种水天一色的仙境之美,无需前往遥远的玻利维亚,我国青海省的茶卡盐湖,就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受——纯清透明的湖面将天空倒映其中,使得天地倒置。由于与乌尤尼盐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将茶卡盐湖称作“中国的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茶卡镇,湖面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在柴达木盆地,与大多数静卧于广袤的戈壁与荒漠之中的盐湖不同,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也许是有了茵茵绿草和烂漫野花编织而成的花边作为装饰,茶卡盐湖看上去少了一份荒凉,多了一份柔美。在柴达木盆地的几十个盐湖中,茶卡盐湖最小,但由于离内地最近,它的开采历史也就最为悠久。几千年来,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这份礼物时,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几乎所有盐湖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地壳运动,茶卡盐湖也不例外。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曾是海洋一部分的青藏高原逐渐抬升,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许多盐湖,茶卡盐湖便是其中的一个。茶卡盐湖最初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最后注入黄河。后来青藏高原再次发生了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由于这里年降雨量特别小,但蒸发又特别大,所以茶卡盐湖的含盐量极高。

与许多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湖泊常年保持有一层矿化度很高的盐层,厚达几米,人可以在盐层上行走。而清澈透明的湖水则仿佛是虚幻缥缈的天空之镜——抬起头,头顶是一片蓝天白云,低下头,脚下仍是一片蓝天白云,分不清究竟是蓝天倒映在湖水中,还是湖水融化在蓝天里。如果说白天的茶卡盐湖透着梦幻与空灵的气息,那么夜间的茶卡盐湖则多了一丝浪漫。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盐湖上空繁星点点,闪耀的银河从头顶流淌而过,此时湖水中映出的也是无尽的星辰,置身其中,有一种远离地球的虚幻感。

自古以来,茶卡盐湖就以盛产大青盐而闻名于世。“大青盐”的得名源于这里的盐颗粒较大,且盐晶中因含有矿物质而呈青黑色。茶卡盐湖现已探明的盐储量高达4.48亿吨,据说可供全国人民食用长达80年之久,因此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无机盐宝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在茶卡盐湖形成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青盐晶体,人们将其称作“盐根”。每当秋季湖水退去后,这些盐根便露出湖面,它们或像盛开的花朵,或像透明的水晶,或像璀璨的珊瑚……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当地人认为大青盐具有避邪、祈福的作用,因此盐根常常被当作镇宅之宝供奉于家中。

除了盐根,茶卡盐湖还有另一大让人惊叹的景观,那就是盐雕。大多数人只见过石雕、木雕、玉雕、根雕,却很少有人见过用盐来做的雕塑。茶卡盐湖的盐雕最早出现于2009年,是以优质大青盐为原材料,仿沙雕的形式堆砌、雕刻而成的一种艺术品。如今,茶卡盐湖共有盐雕18座,总耗盐量近8000吨,它们出自8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雕刻艺术家之手,其内容取材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神话传说等。在这18座盐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像作品《成吉思汗》,这件雕塑长50米、宽30米、高8米,耗盐量达4800吨,恢弘壮观,表现了一代天骄的王者风范。

2011年,世界纪录协会认定这18座盐雕为“世界最大户外盐雕艺术群”,茶卡盐湖也因此更加闻名遐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人们在感受天空之境的唯美意境时,也领略到盐雕艺术的无穷魅力。

人类对茶卡盐湖的开采和利用,远在四千多年前便开始了。那时,茶卡盐湖一带生活着的古羌人,以采盐和捕鱼为生。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称帝后,派人以钱物诱惑羌人首领献出青海湖、日月山、茶卡盐湖等地,古羌人便开始逐渐向西南迁徙,经青海、甘肃、四川到达云南、缅甸、印度等地。如今,居住在我国云南的景颇族就起源于古羌人的一支——氐羌。直到现在,景颇族老人去世后,巫师都会唱古调将亡魂送回木拽省腊崩(景颇语“北方老家”之意),悠长的送魂曲唱出了一串地名:贡嘎山、马尔康、日月山、茶卡……

虽然茶卡盐湖的开采较早,但基本上局限于私采,主要满足人们日常食用所需,而正式的官采则始于清代,这还要归功于乾隆皇帝。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漱口必用青盐,连菜肴中也指定用青盐调味。但由于战乱,西部盐路曾一度不通,这导致宫中青盐接续不上,御厨只得用其它盐代替。谁知嘴刁的乾隆一吃便发现味道不对,他唤来御厨询问,御厨竟谎称自己用的是青盐,惹得乾隆大怒,差点要了御厨的脑袋。所以,为确保皇室之需,茶卡盐湖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由私采改为官采。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朝廷在青海湟源县成立了盐局,负责收购和销售青盐。《西宁府·新志》就曾记载了清代茶卡盐湖的采盐盛况:“盐系天成,取之不尽。蒙古用铁勺捞之,贩至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从古至今,茶卡盐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它的开采也经历了从原始到现代化的过程。过去,采盐工都是站在湖水中,用被称作“四大件”(铁锹、耙子、铁钻和铁漏勺)的工具进行开采,然后再用牦牛、骆驼经古丝绸南路青海道运至湟源及甘肃各县,并远销至陕西汉中、西安一带。

由于采盐、背盐是重体力活,再加上茶卡地区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所以采盐工被称作“苦大工”,通常由贫困的农牧民和囚犯担当。由于双脚长期浸泡在盐水中,很多人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和风湿病。还有的人因为眼睛被湖面反射的强光刺激后患上了雪盲症,甚至失明。所以,茶卡盐湖的开采史也是充满心酸的血泪史。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盐业人经过艰苦的建设,在这片高原上创造了沧海桑田的神话。1958年,人们在盐湖上修建了轨距仅60厘米的寸轨火车,通过这条窄窄的铁轨,采盐工可以用平板车将所采的青盐运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采用自吸式采盐船采盐,青盐的开采由此进入了半机械化时代。到了21世纪,随着双刀轮绞吸式采盐船的投入使用,全机械化的船采、船运模式使小火车完成了它的工业使命,转而用于盐湖的观光旅游。

由于茶卡盐湖的小火车是中国现存的极少数还在使用的寸轨火车,且所用部分铁轨是1904年由沙皇俄国生产的,因此被誉为“原生态的盐湖工业活景观”。坐着小火车穿行在洁白无垠的世界里,那种视觉上的享受无与伦比。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在采盐区使用原始的“四大件”采盐,体验采盐工的艰辛,而那种付出后收获成果的喜悦,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凡是风景迷人的地方,定会衍生出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传说,茶卡盐湖也是如此。在海西地区世代居住的蒙古族牧民心中,茶卡盐湖是神圣无比的。他们认为盐湖里住着一位聪明、温柔、善良的女神——穆瑶洛桑玛,她是茶卡盐湖的守护神。因此,牧民们在盐湖边堆砌了一座敖包,用来祭拜女神。

穆瑶洛桑玛是藏传佛教护法女神吉祥天母座下的三弟子,司富贵、吉祥、长寿、智慧,并主掌天下美食中的百味之首——盐。1780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香日德班禅行辕堪布主持了第一届茶卡盐湖祭湖仪式,从此,这一习俗便延续至今。

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方圆一百多公里的蒙古族牧民都会带着松柏枝、酥油、哈达、青稞、白酒、糖果和风马旗等物品来到湖边,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湖仪式。值得一提的是,在牧民心中,每一件祭品都代表不同的愿望,如青稞代表长寿,青盐代表智慧和健康,糖果代表幸福甜蜜,长长的经幡则代表好运长长久久……因此,牧民带来的祭品越多,就表明他们的愿望越多。

祭湖仪式开始后,按照祭祀仪轨,先由茶卡寺现任活佛主持法仪,然后众僧焚香点火、吹起长号、诵经祈福,百姓则点燃松柏枝,并敬献哈达、青稞、白酒等物品跪拜穆瑶洛桑玛。众人跪拜后,还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3圈,转圈的同时要默念自家的姓氏,然后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随后,牧民们要挑选5位属龙的英俊少年骑上白色的骏马,手持宝瓶进入盐湖中心投放,宝瓶内装有金银宝石、粮食作物、药材、香料等物品,以回报穆瑶洛桑玛并祝愿她身体健康。紧接着,众人骑马围绕敖包奔跑3圈,并齐呼“拉嘉洛、拉嘉洛”(意为“幸福长久”),簇拥着将松柏枝插满敖包,至此,祭湖仪式达到高潮。最后,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将分食祭品,这代表对穆瑶洛桑玛虔诚的祈求将会得到实现。

传统的祭湖仪式之后,还会进行赛马、射箭、摔跤、唱歌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到了夜里,人们会点燃篝火,尽情狂欢。一些青年男女往往会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在月光下,恋人们彼此相依,甜蜜而浪漫的气息弥漫在整个盐湖上空。

作者:黎月萍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