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北极偏移加速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地磁北极偏移加速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由于目前未知的原因,正在快速从加拿大向西伯利亚移动。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世界磁场模型将不得不提前更新。该模型目前的版本更新于2015年,本应持续到2020年。地磁北极的偏移并不会干扰到中低纬度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无需担忧导航设备出错,因为导航是依赖卫星的无线电信号的。地球磁场的北极和地理上的北极并不重合。地球内部的液态铁流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暗流”涌动,地磁的两极随时可能变化。从地球演化史上看,南北极已经发生过数次反转。

从人类科学史上看,自从1831年罗斯首次在加拿大北极圈测得地磁北极以来,极点的走位就十分飘忽。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地磁北极移动开始加速,从每年约15千米提速到每年约55千米,2001年地磁北极进入北冰洋。科学家推测,地磁北极的位置可能由两大片磁场控制,一片磁场在加拿大下面,一片磁场在西伯利亚下面,后者目前似乎赢得拉锯战。

运动有助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运动有益于健康,包括大脑的健康。一项美国、巴西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种运动诱发的蛋白质激素可以改善由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失忆等症状。在运动期间,一种名为鸢尾素的信使蛋白由肌肉组织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并对远处的靶标产生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鸢尾素会增强运动的促认知效应。不仅如此,鸢尾素及其蛋白前体FNDC5在阿尔茨海默病人大脑里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的对照组人群,而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此外,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当脑内或外周FNDC5/鸢尾素的信号传导被阻断时,体育运动的促认知效应也消失了。这一发现或对于征服阿尔茨海默病意义重大,由此开发的治疗策略,或将为缓解人类疾病相关的认知能力衰退铺平道路。目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准确理解鸢尾素如何进入大脑并与之交互,进而准确评估鸢尾素在人体内所具有的促认知效应。

随时测量紫外线的微型设备

许多人喜欢晒太阳,但紫外线照射过量可能引发皮肤病变。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款便携式设备,贴在帽子或太阳镜上就可测量紫外线强度,让防晒“有量可依”。这款设备比指甲盖儿还小,厚度与信用卡相当,封存在防水的透明塑料中。这款设备利用太阳能工作,其中有多个半导体光感受器,可测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强度,它接收光照后会产生相应比例的微电流储存在电容器中,传感芯片读取相關电压,并将结果无线传输到用户手机上。该设备不仅适用于生活中防晒,还可用于光照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