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人群中,为什么我还是会感到孤独?

热闹的五一长假已经过去,节后抑郁也被繁复的工作/学业消耗的差不多了,重回独自打拼状态的你是收获满满能量继续奋斗,还是感觉自己比短暂相聚前更加孤独?

身处人群中,为什么我还是感到孤独?

说为什么前我想先确认一下大家都分清了我要说的「孤独」和「孤单」间的区别,这两个从我们小学语文学组词造句时就开始频繁出现在一起的词语,你能准确地用来描绘自己的情绪吗?

  • 孤单应该比较好解释吧?你“单”着就算,没有人陪你,或者只要你一个人的时候你都可以说自己是孤单的。

  • 孤独的含义就比较复杂了,感性来说,大概是你突然发现生活并不如你想像中的那么丰富多彩,自己的存在也并没有多重大的意义,可以谈心的亲密关系少之又少,别人能把自我塑成独立,你大概只能做到孤立无援,狂喜也好沮丧也好,情绪过后剩下的统统只有茫然。

你可能孤单却并不孤独,也可能恰恰相反。孤单的你大概会有充实提升自我的闲情,而孤独的你则可能把自己的社交生活搞得一团糟。

对孤独的人来说,他们的孤独感可能来自某些很偶然的小事,比如别人一个冷漠的眼神、轻视的态度,而这样的冷漠甚至会让人感到真实的寒冷,相比回忆起友善、被接纳的经历,人们在回忆被排斥的记忆时会觉得周围的温度更低。#这种体验在虚拟游戏中同样存在,大家下次在游戏中被排斥的时候,不妨试试用温暖的热饮、热食来安慰孤立无援的自己。

孤独感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且存在遗传。据孤独者的回忆,他们与父母和同伴的关系往往不佳,家庭聚会较少。再往前回溯,孤独与不安全依恋类型也有密切关系。

社会关系结构松散的人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孤独者大多只有较小的社交网络且对此并不满意。

与成人相比,青年人会更多的体验到孤独。男性和女性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到孤独,男性的孤独大多来自被群体孤立,而女性感到孤独则可能是因为一段亲密关系的结束。

既然孤独让人痛苦,那你为什么不融入?

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人看自己看别人看世界的眼光似乎都加了道消极的滤镜。

他们会认为自己和别人交往时总在给对方留下糟糕的印象,他们会因为自己处理不好社交关系而自责,认为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对他人难以交付信任的同时也会认为别人不信任、不喜欢自己

不仅如此,孤独者通常还会用消极的方式来认识他人,更容易注意且记起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然后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事方式往往会导致他们担心的事情(孤立、不被信任、漠视等)一一应验。

孤独的感觉并不好受,那为什么不选择摘掉这层滤镜走入社会?

因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啊。孤独感就和抑郁一样无奈,有时候他们还能彼此互相强化,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那大概只会离人群越来越远。

之前说过,孤独者的社交习惯就像一个恶性循环,那些对自己的否定、对他人的消极看法都会反过来阻碍他们减少孤独的行动,然后再接着发现自己的社交进行得越来越艰难,只要这个循环不被打破,他们完全可以从害怕社交到减少社交到最后不会也拒绝社交。

听起来很可怕对不对?如果想要跳开这个怪圈,重新接纳别人、接纳自己,不妨试下下面这些方法:

  1. 尝试给自己写一篇自我赞美的散文,把你的优点、能说的好话尽管往上写。#自我诉说能影响我们的感受

  2. 不要拿外在因素当借口,如果你的表达能力糟糕,那就多说几遍直到对方理解,而不是认为对方不喜欢你、在故意为难。

  3. 把关注点放到对方身上,孤独者往往更少察觉、关心同伴的反应。想要拉近彼此距离可以在交往过程中多使用社会认同、自我表露等技巧,而不是当一个被动的交往角色。

我们得相信外在行为的改变最后会让我们“质变”,当你有意识地对行为技能训练、也给自己更多的积极评价、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后,打破孤独感造成的自我挫败的怪圈并不困难。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