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不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被互联网裁掉的老师傅

无法进入新世界的恐惧,支撑着大家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大肆扩招里的潮水。

多年未见的一位前辈突然发微信约饭局,多问两句,果然从某互联网公司失业了。

来北京六年,我们只见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五年前,一场列席者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京城饭局上。这位前辈为那次聚餐定义为“中年誓师大会”,席间,他面红耳赤喊着口号:移动互联网是我们最后一次财务自由的机会。

那一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腾讯市值突破1万亿港元,BAT总市值超过4476亿美元。据说,在阿里巴巴的园区里,到处都是兴高采烈准备光荣退休的中年人。同桌的他买了保时捷,对角的她则搬进新别墅。

局中人酸溜溜地回忆起那些早早加入互联网的老同事们。在他们的叙述里,这些人既不聪慧亦无技能,只是蒙对了趋势。当他们早早被传统行业厌弃后,加入了某家互联网公司,很快成了高级总监、副总裁,跟着公司上市,远远地将老家伙们拍死在沙滩上。

酒至酣处,大伙摔杯为号:往互联网去。而这位前辈,可算是其中最激进者,来京十余年,除了靠工资早早买了套房,别无长物。焦虑使人激进,而焦虑,则源自阶层比较。

第二次见面是两年前。花了三年时间下定决心,从体制内辞职,他约我吃饭,愉快宣布,自己即将加入某家创立不久的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级总监。

正巧,那时我也刚从某个风险投资的小机构离职,短暂的投资生涯里,已经看过了至少三四波被制造的风口,迅速融资迅速凋零,对这场泡沫有了新的戒备。

我委婉地表达了担心,这位前辈仍然鬼迷心窍。席间五句必谈徐小平罗振宇,对马斯克和贝索斯如数家珍。那个亮闪闪的title,和听上去价值不菲的期权,成了悬挂在面前的胡萝卜。

老男人最受不了新诱惑。昏头昏脑中,大家容易忘记一个道理:一个小公司倘若突然对老师傅动了心思,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是求贤若渴,非需要老师傅才能继续活下去;第二,是钱多得花不完。

以前做投资时参加路演,有个投资人私下跟我说,会留意观察一家初创企业是否设有助理或者公关总监这样的岗位。倘若有,多半要对这家公司先打个问号。

逻辑很简单,因为不论是秘书助理还是公关总监,甚至是人力资源总监等后台岗位,都是业务大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企业的后置性需求。过度泡沫之后,大量初创公司还来不及走清楚自己的模式,就先照着大公司的架构去捕捞人才,按方抓药。

中国互联网公司过早学会了估值游戏的玩法,比如说,充分借助大众媒体的渲染力,制造流量和影响力的假象,获取市场上的傻钱。

过去几年,传统企业的人才流失,多数都源自于此。一种疯狂然而奇妙的氛围,在捕获他们不加辨别地加入互联网公司,跃跃欲试地要跟随时代的浪潮把自己的人生再推进一步。有个以前在大众的工程师朋友,也在同一时刻宣布了要加入某个分时租赁的企业。朋友圈里,他引用了一句名言来宣告心声:我们失去的只是锁链。

将原本需要巨额杠杆才能撬动的资本游戏,有限度地开放给普通人,他们依赖理性决策也能分享资本红利。比方说,倘若你早早加入了当年的阿里巴巴或者美团,在公司里跟着摸爬滚打,也有一夜暴富的可能。

残忍的是,摸爬滚打一般而言是年轻人的专长。早期公司很少需要要价不菲的专业老师傅,从人才招聘的逻辑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群执行力强、容易轻信、要价低廉的年轻人。

不少试图走出舒适区的老师傅,一出门,很大概率会碰上那些专职吹水的互联网公司。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年的乐视一度也是老师傅收容处。而真到了裁员自救的时刻,这些工资高昂、瞻前顾后的老师傅们,就成了第一批被裁掉的员工。

这中间总是存在一种错配。企业的成长壮大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资本的大量进入,过度催熟了互联网公司。他们很快学会了用高薪加空头支票从传统行业里招揽人才,而对着外面大潮蠢蠢欲动的老师傅们,则误以为这就是一种转型和创业。事实上,自己只是加入了一家资本驱动的、并不急需自己的公司。

加入这样的公司,你最终的结局就是:花瓶型人才。有个某日系车企的高管朋友,兴致勃勃加入了某个共享单车公司,半年后几乎是哭丧着脸跟我说,自己的经验全无用处:企业每日还在温饱线挣扎,根本顾不上去开拓新业务线,更别说什么出海和扩张。

今时今日,京东和滴滴不约而同宣布裁员。京东磨刀向副总裁级别的高管,滴滴则多半要切掉曾经负责业务创新的实验室部门。而这两项,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核心部门和花瓶型人才的集中区域。

无法进入新世界的恐惧,支撑着大家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大肆扩招里的潮水。有家最近宣布裁员的公司,此前曾在最近一年里工号从四千多排到了一万多,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满怀希望加入,又注定会成为第一波牺牲品。

多数人,其实根本不明白创业两个字的背后,原来是赌博。谁都没办法做好那种准备,鼓足勇气进入一个全新的赌场,又被狠狠推出大门外,落下个孤家寡人的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一场关于创新的迷梦。泡沫让我们误解了商业的本质,以为颠覆一定是好的,新的一定更优秀。二十年狂飙突进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场长跑的开始。

不过好消息是,对于从头再来,我们应该从来都不陌生。

作者:马文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