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刷手机?

图:Przemyslaw Marczynski/Unsplash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会引发你动不动就拿起手机的触发因素,且这些因素在各年龄层中均很普遍。即使手机里并没有新消息。

自智能手机普及以来的这十年间,智能手机仿佛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的本能的一部分。你时不时就会想拿起手机来刷,等意识到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研究人员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强迫性地浏览手机里的各种软件。他们还总结了由访谈对象集结生成的解决方案,试图帮助人们结束无意义的手机使用行为。该研究发表于7日在苏格兰举行的2019 ACM-CHi计算机会议上。

来自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的助理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Alexis Hiniker表示:“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倾听他们对于自己过度使用手机浪费时间而产生的沮丧和懊悔感。但另一方面,每当我问他们,觉得使用手机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却没人会说‘哦,没什么啊’。所有人都可以指出使用手机对于他们个人具有哪些意义。”

“我感到有些兴奋。解决的方法并不是摆脱这项技术,技术本身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价值。因此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不携带这些精神包袱的情况下,发挥出手机自身的价值?”

四个触发因素

Hiniker及其团队采访了三组智能手机用户:高中生、大学生、读过大学的成年人。这39名访谈对象均来自西雅图地区。

采访从背景问题和有声思维(接受测试的过程中随时讲出头脑里的各种信息)开始,接着研究人员会对参与者指出的最有可能导致他们有强迫使用手机的行为的APP进行更深入的提问。

第一作者、研究面向对象设计与工程的Jonathan Tran说道:“我们希望对参与者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经过总结,这些访谈对象均有四个最常见的诱因会令他们忍不住刷手机:

①无所事事,比如正在等朋友过来;

②执行冗长、重复性的工作之前或期间;

③社交尴尬;

④他们希望收到来自某人/某个软件的新消息或通知时。

同样的,这些参与者里也具有相同的诱因促使他们把手机按掉收回口袋:

①来自现实世界的竞争性需求,比如现在朋友正朝你走过来,或是你需要开车去某个地方;

②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聊地刷了半小时手机;

③刷到刚才已经见过的内容。

研究小组惊奇地发现,不同年龄组的触发因素竟然都是一样的。

“这不是说,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方式就和成年人一样。但我认为,渴望回到手机上的这种冲动情绪在所有群体中的表现均是一致的。”Hiniker表示,“人们会用一样的话来谈论某件事情。比如高中生会说‘只要我有一小段时间,比如课间休息一分钟,一打铃我就会拿出手机。’成年人会说‘只要我有一小段时间,比如下一个病人还有一分钟才进来,我就会拿出手机。’”

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们说出他们想要改变的老习惯,然后在纸上写下关于手机会如何帮助他们改变的想法。

“许多参与者都写下了他们认为可以阻止自己使用手机的‘锁定机制’,”Tran说:“但他们也说了,虽然自己感觉一直玩手机不好,但也没多不好,不足以他们真的实施写在纸上的那些方案。真是矛盾。”

真能锁得住吗?

对于研究团队来说,这一发现指出了人们与手机背后的微妙关系。

Hiniker表示:“如果手机一点价值也没有,显然,锁定的机制是有效的。我们只要不再买手机问题就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反,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们在这一系列的使用体验中找到了用手机的意义,特别是当某些应用程序让他们与现实世界相连的时候。一位参与者谈到她和妹妹一直有互动就是因为标签一直标记着彼此;另一位参与者则提到,kindle让她和读同一本书的父亲联系了起来。

人们把它描述为一种经济计算。Hiniker说道:“我在这个程序上花了多少时间,而这些时间里又有多长是真的被投入到了有持续性意义的事物上?一些软件促生了大量的强迫性手机使用行为,稀释掉了人们花在真正有意义的活动上的时间。”

关于下一代的智能手机,Hiniker建议道,不要像现在这样使用全系统关闭。相反,应用程序本身应该让用户自己控制参与时间,由人们决定这个程序是否值得他们一直亮着手机。他表示:“人们可以自身调整手机上的内容,只关注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从而避免过度地使用手机。”

作者:狗格格/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