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坦克还能空降!看看二战苏军是怎么花样玩摩托

每一年,印度都会在本国的阅兵式上出动自己的“摩托车方阵”。可以说,各国都没有这么“喜感”的杂耍方阵,而印度却做到了。而摩托车自从诞生以来,就被视为一款重要的交通工具。二战中,无论是侦查、渗透,还是快速突击,都少不了摩托车的急先锋。各国的双轮/三轮在各条道路上大显神通,也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在一个双轮框架的基础上,安装了一台可提供的发动机。由此,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

然而,身为战斗民族,1922年成立的苏联也不会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苏军也通过租借法案获得了不少美式的哈雷摩托。同样用于侦查、渗透作战外,毛子还有更加让人吃惊的脑洞:在摩托车上装炮,使其可以打装甲车,甚至是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率先将摩托车纳入到了“战斗用途”。主要由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摩托车工厂生产。除了搭载机枪作轻型侦察车辆以外,加以改造的哈雷摩托也可作为战地救护车,往返于前线与后方救护站。

利用这些美援物资,苏军开始了测试。根据笔者查证,在二战时期,苏军一共设计了两款‘反坦克摩托’。第一款采用的是一门37毫米的CHKSH-1型无后坐力反坦克炮,三轮设计。虽然挂在车上,但这门无后坐力炮并没有办法发射。只是由哈雷摩托携带,在抵至预定地点后,车组再下车自行展开。对于强调机动性的摩托化步兵来说,这未免有些不切合实际。同时,该型无后坐力炮的测试表现并不尽人意,所以,第一款预案就此告终。

▲苏军的首款‘反坦克摩托’,其37毫米无后坐力炮呈一体式拆分,安置在三轮挂架上。

不死心的苏军工程师,又提出了第二款设计方案:即将无后坐力炮改为可发射状态(以时速10公里以下的速度行驶的情况下,不然车速过快开炮会导致翻车)。同时炮组将会分为2组,分乘2辆哈雷摩托,总共6人。第1组为炮车,搭载37毫米炮炮手、装填手以及摩托车驾驶员。而第2组则为弹药输送车,除了摩托车驾驶员以外,还包括了炮长与护工。37毫米炮弹的补充,基本依靠第2组来实现。

▲测试中的第二款‘反坦克摩托’,可见装填手正准备将37毫米炮弹塞入炮膛中。

除了可在地面机动外,苏军也曾设想,利用里-2运输机(LI-2),空降这些轻型的‘反坦克摩托’,使其深入敌后,打击缺少防护的敌军据点、补给点。然而,苏军在二战中并无法做到‘人车共投’,因此,车组与摩托车、弹药将会分开投送。就笔者来看,这款‘反坦克摩托’虽然设想不错,但问题也很大:首先,该车没有多大防护,车组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即便是一颗手雷都能将整车送上天。其次,无法做到人车共投,就意味着苏军车组在落地后,还要去寻找落在别处的摩托车与弹药(甚至有可能会摔坏)。在此之前,车组护身的武器只有匕首与手枪,在面对拥有冲锋枪、机枪甚至是轻型迫击炮的敌军围剿队面前,几乎等同于赤手空拳。

▲二战苏军的里-2式运输机。

最后一点,虽然摩托车轻、快,但这些小车的胃口却并不小。且‘反坦克摩托’除了37毫米炮弹以外,根本无法携带其他附加的维修、补给。一旦被敌军困住,必将是车毁人亡。而这恐怕也是苏军高层最终将其束之高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