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入帝国列强的第一道考试:甲午战争中的舆论战简析

在“甲午战争”中,我方在天时、地利、己方武器与日方武器伯仲之间的情况下彻底战败。经过这次战争,我方由此从“不弱之国”彻底变成弱国,清朝之国运乃至中国之国运自此衰弱。

日方借此不但占领朝鲜半岛,更借我方赔款、各地日渐强大,40年后经险些让我们“亡国灭种”殊为可恨。期间我方诸多错误,更是甚为可恨。例如朝政内部奸细里应外合等。

至今思之,也当铭记。其中更深刻的教训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利用文件、照片、传单、间谍的破坏行为,对我们构筑起一道“立体的舆论战”氛围。

至今思之,足当铭记。

可以说:甲午战争中的舆论战,是日本走入帝国列强的第一道考试:“明治维新”后,日本与列强的“修约”过程:日本急需要“表现”得更文明

“甲午战争”期间,日美俄法诸国以虎狼之心环顾之,各有盘算。

日军随军记者在1894 年11 月21日上午10点15分摄于旅顺

日方在“明治维新”后其国更熟悉列强的本质,因此借此大赚国际形象。反而,将自身从侵略者变成“文明对野蛮”之战。不能不说,这是清廷的失误。

舆论非常重要。

国家和个人一样,不能没有朋友,无论是狐朋狗友还是知心挚友,总是要有些的。

(2)英方逐步由亲中走向亲日,完成日本成为列强的关键一步

在“甲午战争”中,日方最大的成果除了打败我国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完成了“使英国由中国转向日本,将其作为抵抗沙俄南下的‘桥头堡’”这一历程。自此至1902年,日本终于与日本完成“英日同盟”这一战略。

“英日同盟”是日本摆脱美国影响,进而介入列强之列的关键“联盟”。也就是说“甲午战争”,只是让其站稳了脚跟,让列强开始重视日本。尚没有重视为“一类”的地步,“英日同盟”则显示了:老大很看重你!

1854年,美国在打开日本的门户后,逼迫日本签订各种不平等协约以来,诸列强也是如法炮制,在此情况下,日本就希望“脱亚入欧”,让自身也成为列强。

那么,成为列强自然要一步步地来。

首先要让西方列强“平等地看待你”,这是第一步骤。

除了自强还不行,还得“修改不平等条约”,也就是“修约”。不平等条约在,人家就是看不起你。因此,“明治维新”后的历届日本政府都在这个问题上很重视。

但是,在这一问题上,英国一直是拦路虎。要知道英国可是当时的“丛林世界”里的第一大老虎,它不点头,许多问题难以形成。

1889年前,日本为了修改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做了较大努力,但因为英国阻挠一直没有成功。但美国、俄国、德国已经和日本“修约”完成。

旅顺大船坞内的“镇远”号,1895年5月6日

作为当时世界秩序的主导国家英国,日本对其态度最为看重。对修约问题,其他列强什么态度呢?

美国和日本关系在当时最为紧密。在各项外交纠纷中,美国都成为日本利益的代言人。在“甲午战争”中也是如此,因中日交战,美国在中国的外交机构,就成为保护日本利益的机构。所以,在“日本间谍”等问题上都出现了美国的影子儿。修约相对更简单一些。

沙俄和日本关系也比较紧张。但沙俄对日本这块肉的兴趣也不大,修约也不难。

(3)英国将主要“盟友”变为日本后,需要有理由说服内部不同派系

为应对沙俄和中国,特别是打败中国的冲突。在1890年,日本首先抛出“英日结盟”的思想,但英国对于中日两国的权重对比仍更重视中国。

为此,日本提出:希望用开放国内市场、按照西方模式制定日本法律法规、逐步废除领事裁判权以及放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但接受“外国审判官制度”制度等。

最终,英国政府面对沙俄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势力争夺日趋激烈,英国政府选择了日本。

1894年7月16日,日本和英国缔结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及其附属协定书。此条约签订代表英国在中日两国中开始转向支持日本。

1894年8月22日,日本发不了《战俘管理之件》,那么它与日英缔结条约仅仅相差37天。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当时笃定认为中国胜利的并不少。而且,自1842年开始,以海关系统为代表的英国势力就进入中国,那么,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与中国各方势力形成某种关系的英国国内势力是存在的。他们及其英国民众比较看重“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法则”的推行情况。

毕竟现在有许多“国际法”了,已经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肆意屠杀的时代,做强盗也要“绅士”一下。

虽然,英国经常以各种理由侵略他国、殖民他国,但是因为它有“国际秩序的主导权”,所以,它可以扭转舆论风向。所以,英国人很看重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文明世界秩序”。因此,日本要想进入“文明世界”,你就要做出样子来,服从这套“国际秩序”。如此,英国方面才会说服国内的其他势力将放在中国的力量转到日本身上。

沉没的威远号,1895年2月21日

英国政府需要日本表现出更文明、更值得交的样子儿来说服其他势力和民众。

为了配合老强盗地要求,日本在8月22日“中日正式宣战”后21天,发布《战俘管理之件》的根本原因。

为了展现自我文明,已经脱离“落后的亚洲”,日本只好“装模作样”地“善待”战俘。当然,这些都是有外国记者照相的时候,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与在日本的战俘相比,在战区的我方战俘就凄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