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杞人忧天背后竟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辛酸史?

《列子》一书虽然是否为春秋战国时代所著一直以来在历史上都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很多故事对今天仍然有着教育意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杞国人,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

从现代角度的解读,这是一个多么辛辣而精准的讽刺,讽刺的就是那些“为了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担忧的人。”实际上,这个故事的本意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知道“杞国”本身的来源和处境。

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周天子始封杞国为公爵,后至春秋时又降为伯爵。

这样一个在众多强大诸侯国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却是中国第一代王朝——夏朝的直接后裔,当时周天子也是为了延续夏朝的祭祀才设立这么一个国家。然而,毫无实权以及能力的杞国在那个时候已经存在感很弱,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与征战,最终公元前445年,杞国最终在楚惠王的进攻之下灭国,杞简公成为杞国末代君主。

从政治环境来说,杞国本身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军事上更是毫无特色,以至于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时这样记载: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实际上,从杞国的发展来看,正是因为它很小很弱,而那个时代本身又是混乱和血腥的年代,《列子》中“忧天”的人恰恰又是杞国人,为何不是齐国人?秦国人?楚国人?很简单,因为杞国弱小,他忧虑的真的是天塌地陷吗?可能作者的用意远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列子》本身是道家的重要书籍,而文章中很多观点都非常犀利和直接,与其说“杞人忧天”是个人的讽刺,还不如说是对那个战乱的时代的讽刺。老子崇尚“小国而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政治状态,而那个时代是一个融合而混乱的时代,这种矛盾才是真正造就“杞人忧天”的原因。

其实,夏朝本身在历史上存在与否还有疑问,但是无论它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大禹又是为华夏民族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实际上,这个世界始终还是一个追求利益至上的世界,夏王朝无论多么辉煌,周天子多么仁义,都被利益的驱动而泯灭,留下的只是一个忧天的杞人而已。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