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坦克与英国火炮的加拿大混血儿?二战司事自行火炮简史

在先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简略介绍过英制25磅野战炮。而在本文中,我们就来谈一谈另一款十分有趣的“神职”自行火炮。1940-1941年,在北非战场上遭遇了“沙漠之狐”的犀利攻势后,英军开始着手对己方的自行火炮进行开发、升级。由此也诞生了方头方脑的主教式自行火炮。然而,原本应当用于替换它们的美国造——牧师,却因为生产工时缘故一次又一次地延期。为了不至于让装甲部队“无炮可用”,英国老东家选中了加拿大,要求加方基于公羊与M4坦克的底盘,将其改进成搭载25磅炮的自行火炮。这就是本文的主角——司事式自行火炮的由来。

▲1942年,加方基于美援的M3李/格兰特系列坦克,进一步将其升级成“公羊”(Ram)。即可搭载2磅炮,也可搭载6磅炮用于打击敌人。然而,随着大量的谢尔曼坦克运抵加军,这些原本准备投入欧洲战场的“加拿大造”,一时间没了用武之地。而将其改造成25磅自行榴弹炮的计划,又使其得以重新披挂上阵。

▲英军的25磅野战炮。除了可发射重达11.6公斤的88毫米(实际87.6)榴弹炮外,也可发射穿甲弹。缺点就是不便移动。

1942年6月23日,首辆基于公羊底盘改造的自行火炮完成生产,并交付加拿大陆军进行测试。在完成测试后,加军向蒙特利尔机车厂(Montreal Locomotive)下发了三批,共125辆的订单。1943年初,该型自行火炮被运送至英国本土,进行进一步测试检验。通过后,就得到了它的新名称——司事(Sexton,也叫做塞克斯顿,教堂内的神职人员)。从设计上看,司事的造型非常像美军的牧师(Priest)。但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车。司事装备的88毫米25磅野战炮,相比牧师的105毫米M1/M2型榴弹炮要更为轻便,更有利于直瞄射击。其车体内部储有105发炮弹(多数为高爆弹药),主要集中在车体后部垂直摆放的弹药箱,以及有双层隔间设计的弹药储藏架中。

▲二战美、法两国使用的M7牧师自行火炮彩绘。之所以被称之为牧师,是因为它车顶的M2防空机枪塔位置,很像牧师的布道坛,由此而得名。

▲MK.II型司事自行火炮的设计线图。

▲1944年初,奋战于意大利战场的英第8集团军装备的MK.I型司事自行火炮。

▲MK.II型“卡洛登”(Culloden)号司事自行火炮。

▲1944年,意大利战区的MK.II“捕鼠人”(Exterminator)号司事自行火炮。

▲1944-1945年冬,荷兰战区的一辆司事炮兵观测车(Gun Position Officer)。

▲1944年,英军第147埃塞克斯义勇野战炮兵团的一辆司事自行火炮正准备发炮轰敌,地点不明。

根据资料显示,在1943-1945年间,军方总共下了2026辆该型车辆的订单。然而,蒙特利尔机车厂在这两年中,就产出了2150辆司事(包括炮兵观测车)。而这款加拿大造也在1943年9月进入实战序列,跟随着英国、南非、波兰等国一同转战欧陆,从怪石嶙峋的意大利战区,再到树篱丛生的法国战场,最后还有水道纵横的“郁金香之国”——荷兰,司事跟随着盟军的脚步,一步一步砸开德军的防御,为最终二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位于英国皇家炮兵博物馆内陈列的司事自行火炮实物,其车体侧面就挂有2挺布伦式轻机枪。

有趣的是,英军在司事的副武器方面,并未使用美式的M2-12.7毫米重机枪。而是采用了30发弹匣供弹的布伦式轻机枪,加挂在司事的两侧(必要情况下可以拆下,当班用机枪使唤)。是英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所导致,还是英军装甲兵不喜欢M2重机枪,作为读者的您,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然而,即便是大英也会有“真香”的存在。1944年8月30日,英第11装甲师的一辆司事正通过一架贝利(Bailey)工兵桥渡过法国的塞纳(Seine River)。注意这辆司事的车顶位置,架设的就是一挺M2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