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究竟什么原因他被传颂千年?

历史记住一个人并不容易,而被历史记住后还能长期保持正面形象更是一个难题,但是中国历史上确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卓越风姿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中也始终熠熠生辉。 他被传颂至今的原因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为之不惧生死。是的,这个人就是屈原。他写下了现在教科书里面都还有的《离骚》,为了纪念他,我们有专门的端午节。他在离骚中写道,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究竟在追求什么?不妨一起走进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揭开他的生平。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相比于他的政治成就,他的文学成就则更进一步,他的主导下,楚辞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得以建立。除了离骚以外,还有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代表作。他的文笔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鬼神之间,说尽人间正道。

屈原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在秦国全面开始攻打楚国时,这个时候由于秦国的强大,楚国不得不一退再退,但是这种退让并没有换来和平,也没有换来国家的保全。最终楚怀王不得不抛弃都城,逃跑到如今的河南。

这个时候,已经被流放两次的屈原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幻灭,国之将不存焉!一腔热血的他再也也无力拯救故国。居然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建议楚国联齐抗秦,而这样建议并没有被楚怀王所采纳。但其实屈原也曾做到三闾大夫这样的高级职位,这个时候的楚国富民强兵,而终究还是触碰到了当时贵族们的利益,最终改革失败了,楚国也灭亡了。

通过对于离骚全文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在词藻华丽背后隐藏着的是屈原忧愤的心,有的人通过写作,通过文学创作来舒缓心中的压力,而其实再看看屈原的文字,这种释放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那么他就很难从中得到一定的宽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底是什么路这么长?让屈原走了几千年,走到了现代人的心中?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他的精神和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文化意义。而这种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必将陪伴华夏走向更加繁荣与强大。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