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常见饮食误区?(二)

糖尿病患者常见饮食误区(二)

在国外的营养与疾病研究中,可以见到推荐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的说法,但并没有绝对到只吃白肉不吃红肉,或只吃牛羊肉不吃猪肉的程度。

理论上讲,红肉里的胆固醇含量较高,然而胆固醇并非一无是处。人体细胞需要胆固醇来维系和更新,人体的一些激素,比如性激素也以胆固醇为原料。

营养的精要在于平衡和全面,而非绝对地吃和不吃。“平衡、全面”的意思是所有的营养素都要包括,但对某些营养素可以采取少而精的策略,而非完全不吃。

此外,汉族自古以吃猪肉为主,而吃牛、羊肉则在回族或草原牧民中盛行。其实,猪的胰岛素氨基酸结构与人体的最为接近,只差一个氨基酸,而牛的差三个。从某种程度来说,食用与人体氨基酸结构更相近的猪肉可能更有利于人体的修复和更新,并非人们常认为的猪肉因脂肪含量高而不宜食用,较瘦的猪肉也是不错的选择。学术领域也并不支持只吃牛羊肉而不吃猪肉的观点。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问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其实,并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患者又常会反问我,不是说水果、甜食都不能吃吗?粮食也得少吃,肉也要适量减少?

从营养角度来说,各类食材都可以根据喜好适当选择并食用,只是需关注吃的方式(少煎、炒、烹、炸,多蒸、煮、烩、炖、拌)。然而,不同人的遗传基因、运动量、体格、生活习惯等都不同,所以很难一概而论。

事实上,医学是解决健康问题的博弈,也就是说,具体吃什么要考虑它的好处和坏处,思考它的代价和影响,营养学也并非吃与不吃那么简单。要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身体的食欲,今天告诉你想吃牛肉,明天告诉你想吃水果。如果你每次都不理这个声音,强行告诉自己有糖尿病,不能吃牛肉,不能吃水果,那么有一天这个声音就不会再告诉你想吃什么了。一般而言,食欲是7~10天一个周期,有些东西7~10天之内吃过就不再想吃了,10天没吃的东西就又想吃了。

因此,倾听身体的诉求(食欲),不断调整观察,这样才能吃得健康和舒服。

有人说,一吃水果血糖就高,所以不敢吃水果。如前文所述,粮食都可以吃,水果为什么不能吃呢?粮食的升糖作用比水果要高得多,即便是吃起来很甜的西瓜,适度、适量地吃一点,影响也不是很大。

糖尿病患者应不应该吃水果?应该,因为水果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首先,水果能促进消化。有的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吃一点水果会感觉腹部不胀了,很舒服。

其次,水果还能平衡人体的酸碱度。有人吃肉较多容易尿酸高,吃水果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最后,水果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水果里的果胶、果糖、钾元素、维生素等对人体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并不反对餐后马上吃水果,因为这样有利于消化。

吃完水果之后,什么时候监测血糖?建议吃水果后3~4小时监测。如果吃水果后1~2小时监测血糖,一般情况会比不吃时高,而3~4小时后这种吃水果后的血糖升高效应就会消失。

曾经有一位女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喜欢大量地吃各种水果,但肉和主食吃得不多。患病之后,她担心血糖升高,完全不敢吃水果,主食也吃得很少。结果,人整天昏昏沉沉,一点儿劲都没有。我告诉她,既然一直吃水果还可以接着吃,只是要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减量。之后,她整个人觉得舒服多了,血糖也不像原来那样忽高忽低了。

关于吃水果的数量,我建议适可而止。比如苹果、梨、橙子等每天不超过250克,可以在运动前吃,既能帮助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运动中消除果糖摄入的影响,一举多得。

对于水果的品种,建议少吃荔枝、芒果、香蕉、桂圆等热带水果,因为这些水果含糖量相对较高,但也不是说不能吃,只是要少吃。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每日不超过250克,可以在运动前吃,既能帮助肌肉更好工作,也能在运动中消除果糖摄入的影响,一举多得。建议少吃荔枝、芒果、香蕉、桂圆等热带水果,因为这些水果含糖量相对较高。

作者:夏乐敏
来源:《食品与生活》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