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才消灭300名德军,二战法国游击队为何还能得到巴顿赞扬?

很多大龄读者,可能对上世纪引进我国的南斯拉夫电影《桥》有着深刻印象。作为“二战最强游击队”,穿梭在巴尔干山岭之间的他们,给了来犯的敌人予以沉重打击。同样,我国的八路军游击队、前苏联的游击队甚至是波兰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二战时期也有着绝佳表现。不过,倘若提起法国的游击队,您又会想起什么呢?

▲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游击队从一支“叫花子”逐渐成长为被国际认可的正规武装,甚至在战争中后期,得到了大批英、美、苏的军事援助,实力暴增。

1940年6月,德军在法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随着巴黎沦为不设防城市,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次月,法国政府机构迁移至维希(Vichy),并在此地通过了投票,将国会改组为“咨询机构”,贝当则成为了国家领袖,拥有一切立法、行政以及外交权利。而贝当在此背景下,选择与德国人合作,大肆捕杀犹太人、吉普赛人等“非日耳曼分子”。以此来换取德国人对法国南部的“不吞并”。即便是戴高乐宣布在伦敦成立流亡的“自由法国”后,很多法国民众仍旧效忠于亲纳粹的维希政权。因为他们将维希视为保护法兰西民族不受分裂的最后底线。

▲曾在一战立下赫赫战功的贝当元帅,如今也不得不选择与侵略者合作,来换取豺狼“毫无信誉”的保证,捍卫法国剩余国家领土的主权。

▲事实上,维希法国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毫无牌面”。德国人所控制的区域仅仅是北部的占领区,而贝当政府在南部的领土上仍有自己的行政、外交权。以至于到了1944年维希覆亡之际,许多国家依旧承认维系法国乃是正统法兰西,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反而排不上。

▲就拿巴黎来说,一切生活都井然有序,平民的生活除了受到占领军“配给制”的限制外,并无大碍。这些被法国人视为“入侵者”的德国士兵,并没有在法国领土上作威作福,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维希法国的管控。因而,游击队活动十分有限。

但是,表面之下的和平终究会被打破。德国人的高压政策,加之不断的征税征粮,终会激起人们的反抗。从1940年盟国败退欧洲大陆以来,英国皇家空军,以及日后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和情报组织,就一直在向欧洲沦陷区空投武器弹药,甚至是顾问!他们也为训练法国游击队提供了必要基础的同时,也成为了盟国反攻欧陆的“火种”。

虽然,在1940-1944年6月间,法国游击队总共消灭了300余名德军,但是,在诺曼底登陆的大局之下,这些蛰伏在地下,等候了许久的战士,开始倾巢而出,如洪水一般掀起了抵抗的风暴。

▲二战时,法国游击队被称之为“FFI”(FrenchForcesoftheInterior意即法国内务部队)。在盟军解放法国之后,这些先前的游击队员,统一被纳入自由法国军中,成为各个轻步兵师甚至是装甲师的后备力量。

▲马利·皮埃尔·科尼格将军(1898-1970),日后的法兰西元帅,身为一战老兵的他,在二战时跟随戴高乐转战北非,并在诺曼底登陆前夕,被戴高乐指派为法国内务部队的总指挥,领导人民的抵抗运动。在巴黎解放后临时担任巴黎市长,承担恢复秩序与法律的任务。1945年还参与了逮捕贝当的行动,1970年去世。

在这支名为“内务部队”的游击队中,也有不少人是原先的法军士兵。这些人没有统一的制服,使用的也是英、法、美甚至是缴获的德国武器。但他们为光复法国故土的一腔热血,却是一致的。根据资料统计,在诺曼底登陆前夕,就有20万法国游击队在各地活动,小则切断德军通讯网络、捕杀单独行军的传令兵,大则破坏铁路线,进攻据点甚至是伏击装有军需物资的列车!无疑,这些人为法国的最终光复,也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诺曼底战役后,法国各地的抵抗运动如烈火燎原般地疯长。到1944年,加入法国内务部队的游击队员,就超过了40万!

▲法国沙特鲁(Chateaudun)小镇中,挎着英式布伦轻机枪的法国游击队员。

▲可以说,法国首都——巴黎的解放,也有法国游击队不可或缺的功劳。

盟军中对于法国游击队评价甚高的人物,也有很多。像著名的猛将巴顿,就曾公开表示:“倘若没有那些敢于牺牲的法国游击队员提供的情报,我的第3集团军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冲出诺曼底,一路突进阿尔萨斯-洛林!”另一则数据表明,在1945年时自由法国军队对这些游击队进行了整编,数量多的吓人:总计有68个步兵团及半个步兵旅,两个特别行动营,20个轻步兵与侦查营,16个炮兵团,2个防空团,5个工兵团以及3个基建团的规模!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保家卫国,法国人仍然愿倾尽全力。

▲法国内务部队奖章,承载了法国人在二战时的勇气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