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知人知面难知心?

知人知面难知心

当面对个性清晰的目标对象时,识人高手的本事才会显露出来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相处的时间长了才知道一个人的品性究竟如何。但朋友中总有这样的高人,即使只有一面之缘,也能对其性格和行为模式了如指掌。这种直窥人心的本领神奇地近乎于巫术,但又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实际上,大多数人天生就有“识人”的能力,这项天赋在人群之间几乎没有多大差异。有差异的,是人们运用这种识人之能的方式。

在看《大侦探福尔摩斯》时,人们都会惊叹福尔摩斯对细节的把握,以及按照归纳演绎法推理出事实真相的过程。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成为福尔摩斯的潜质,只不过绝大部分人没有用心去观察和思考。

对超级认知能力的研究并不多,毕竟这不涉及具体问题的解决。尽管如此,美国心理学家亨利·亚当斯仍然在近百年前就开始研究是否存在慧眼识人的天赋。

他于1927年发表了有关研究。当时找了80名相互并不充分了解的年轻女性,将她们随机分成八组,亚当斯要求她们对同组其他女性的个性进行评价,并作自我评价。然后依据每位志愿者得到同组其他成员的评分算出平均值,以获得此人“真实”的个性。最后他再分析这些数据,看看其中是否有人具备准确理解他人或自身性格的超常能力。

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亚当斯发现,善于识人知人的“明眼人”不一定是容易相处的有趣对象。他称这些人虽然在脑力上敏捷而灵活,但往往“动不动就生气,脾气不好,闷闷不乐又喜怒无常,还缺乏勇气”。亚当斯的理论指出,矛盾的是,有知人之明的达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只将别人视为工具,用以达到其自身目的。相反,那些有自知之明,善于对自身作正确评价的女性,亚当斯认为她们“待人处事得体,有礼貌,人缘很好”,她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帮助他人。

上世纪50年代以后,亚当斯有关慧眼识人的概念逐渐遭到挑战。首先亚当斯等人用以鉴定哪些人有慧眼如炬能力的方法遭到质疑。

随后的几十年里,更多试图证明存在识人高手的研究,彼此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识人者智的论断还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在一些包括相亲在内的真人秀节目中,参与者需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自己是否喜欢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作出判断。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短平快的判断是盲目和轻率的。

最近,美国田纳西大学的凯瑟琳·罗杰斯与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杰里米·比桑兹的研究认为,人人都具备慧眼识人的能力,区别在于是否有“清晰目标”,即被观察者能否传达出与自己个性相关的有用信息。换句话说,当面对个性清晰的目标对象时,识人高手的本事才会显露出来。

为了能让人理解短时间内认清一个人的难度,他们做了一个比喻。他们说,“差不多就像亚马逊新推出一本微积分学的书,但没有提供任何章节供在线浏览参考,要评价此书,即便是微积分学老师也不会比一位学生高明多少。要是能提供部分章节,微积分学老师就会比学生的理解高上好几倍。”

最新的“慧眼如炬”研究成果,基于一项实验,其规模比当年亚当斯所做的大得多。罗杰斯和比桑兹招募了几千名大学生,要求他们和同一名陌生人交谈三分钟,或观看三分钟某个陌生人的视频短片,然后要求他们对其个性进行评价。接着,研究人员将学生们给出的评估与被评估者“真实个性”相比较。此处的“真实个性”是根据被评估者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们相当熟悉的一位亲友的评价而作出的结论。

数据表明,确实存在识人高手,少数参与者在准确判断他人个性方面大大优于平均水平。但是数据也显示,只有在评判目标的个眭比较清晰时,高手的观察力才能显示出来。

罗杰斯和比桑兹总结说,“我们已发现始终如一、清晰而又有力的根据,说明识人高手的确存在”,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对于短时互动,识人高手主要的手段是“能够敏锐观察和恰当运用清晰目标对象所提供的信息”。

但他们发现,这种本领只适用于评判性格外向的个体。研究者说,这意味着“以为存在着能一眼看穿他人性格的神奇魔力,如福尔摩斯那样的角色,但在我们的研究中是没有根据的。”

了解这一原理后再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了解,也不需要为那些仓促作出决定的人能否天长地久感到担心了,毕竟他们看似有逻辑的言辞,都是为了短期娱乐化的需要——几分钟的接触,改变不了对方仍是陌生人的事实。

在短时间里,认清一个人并不容易。但如果非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陌生人作出评判的话,那么,最容易对人的评判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长相,人们更容易在短期内相信从外貌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人人都是外貌党,这并不是一件需要勇气才能承认的事,因为就连孔子都犯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错误。在看到一个人的瞬间,心里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

这种近似偏见的判断可能会对生命中的重大事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尽管我们都想理性地作决定,但是我们经常受一些肤浅因素影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奥利沃拉教授表示,“外表、长相就是典型的肤浅因素,但影响却非常大。”

早在十多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亚历山大·托多洛夫教授就发现,人们对美丽的先入为主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大家忽视相貌偏见的其他表现形式。他要求参与者在一秒钟内查看参选美国国会议员的人的照片,然后投票选择谁更能胜任。即使考虑了年龄和吸引力等其他因素,参与者对于竞选结果的草率判断居然也有高达约70%的准确率。

最近的很多研究都揭示了类似结果,除去异性相吸等因素,所有测试都表明了长相和成功成正比关系。比如,长相看起来越有控制力,就越有可能获得首席执行官这样的职位,收入也会更高。科学家在军队也作了测试,要求人们根据学员的面孔来推断职位,得分较高的学员更有可能在今后登上事业的高峰。

“漂亮就是生产力”,这在各行业都会发挥出效果。经济学家丹尼尔·海莫默什研究发现,比起姿色平平的人,外表更具吸引力的人,其收入要高10%到12%。这种现象存在于各行各业,从橄榄球运动员到律师,甚至是他的同行经济学家。

以貌取人的判断似乎不符合理性判断,但却是下意识的行为。事实上,无论何时遇见谁,你都会无意识地对他进行评价。托多洛夫表示,其实只需40毫秒就能快速推断某人的个性——远少于眨眼的时间。这似乎是全年龄段的习惯,并不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就有所改善,即便是三四岁的儿童也会“以貌取人”,而在几十年后也同样如此。

这种通过外貌来快速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是在进化中迅速分清敌我的必要手段,但这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却带来一些问题。

“人们太过注重相貌而忽略他们已知的信息,”奥利沃拉表示,比如在测试信任和诚实的游戏中,参与者都倾向于和“看起来可信”的伙伴合作,即使有证据显示他们的伙伴曾经作弊。

在知人方面,知面容易知心难,两者间的鸿沟还需足够的时间才能填补,可问题的难点在于,时间是奢侈品。

作者:张燕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