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因为成吉思汗赶上了好时候

1211年春,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向其昔日的主子金朝发动了全面战争。在蒙古东西两路大军的猛攻下,金军迅速溃败,完全不能与蒙军相抗衡。

蒙金战争共持续了二十三年时间。在此期间,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还“顺便”向西扩张,攻灭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等政权。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从南北两路对金朝的最后据点蔡州发起攻击。正月十一日,蔡州城破,金朝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昔日中国北方的霸主,金朝为什么在蒙古人面前会不堪一击呢?


有人可能会认为一个国家承平日久,军队战斗力下降,因此才会被后来者赶超。这也是历史上许多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点对金朝来说却并不怎么适用。因为在蒙金战争爆发前不久,金朝还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那就是南宋发起的“开禧北伐”。

1206年,南宋朝廷认为金朝国力已远不如当年,于是就出动大军对其发起攻击,意在收复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时被金朝强占的中原故土。然而战争形势却和南宋统治者想象中的不一样。在战场上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南宋统治者不得不硬着头皮向金朝求和,金朝此时正面临着北方蒙古人的压力,因此无意扩大战事,和平局面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从“开禧北伐”的结果来看,当时金朝军队还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而非南宋人想象中的强弩之末。此时离蒙金战争爆发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因此金朝打不过蒙古不能简单解释为是金军战斗力不行了。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成吉思汗赶上了好时候。

1208年,金章宗病逝。由于他没有子嗣,所以其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1208年-1213年在位)承袭了皇位。值得一提的是史家并不承认完颜永济的皇帝地位,因此他是以卫绍王之名被记载于史册的。

卫绍王是个昏庸无能之人,他性格优柔寡断,又忠奸不分。金朝的形势在他短短几年执政时间中迅速恶化。成吉思汗在准备同金朝开战前,曾先发兵攻打臣属于金国的西夏,以斩断金国的左膀右臂。西夏抵不住蒙古人的攻势,于是想金朝求援。可是卫绍王却说道:“敌人相攻(指蒙古与西夏开战),中国之福,何患焉?”自此,西夏和金国长期保持的睦邻友好关系迅速恶化。不久后,西夏臣服于蒙古,卫绍王昏庸的外交政策终于成功将盟友变成了对手。


除了外交上的失策外,卫绍王在用人方面也是失败至极。他重用一个叫胡沙虎的大臣,任命他担任西京留守、右副元帅。结果当蒙古人到来时,胡沙虎却弃城逃跑了。为了逃避临阵脱逃的罪责,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卫绍王,并拥立金章宗异母兄完颜珣为帝,是为金宣宗。

金宣宗的能力和卫绍王半斤八两,金朝在他的治理下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深渊。在他执政期间,成吉思汗因为要打算西征而放缓了对金朝的攻势。然而金宣宗却没能趁这个机会秣兵历马,反而陷入了与西夏、南宋之间的领土争端之中。结果当蒙古人完成西征再度将目标指向金朝的时候,它已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抗了。


除了两位昏君造成的影响外,金朝在天时方面也是时运不济。十二世纪末黄河多次决口,淹没了金朝最肥沃、最富庶的地区,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水灾过后,北方地区又因持续干旱引发了大面积饥荒,许多农民流离失所,民众中不时发生骚乱。金朝国力急速衰落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成吉思汗选择在1211年向金朝发兵,正是赶上了金朝内忧外患的绝佳时机。当然,能把握住这种时机并给对手致命一击,正是一位杰出军事家所拥有的才能。

参考文献:《金史》